恒星点点
恒星的质量可不渺小,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但是它的体积却能同时容纳130万个地球,而地球的质量又是太阳的1/33万。所以人类站在地球上去遥望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也就是太阳时,可不能再用渺小来形容它了。
但是你知道吗?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科学家已经证实,在浩瀚的宇宙中,仅仅只是银河系中的恒星也都超过了2,000亿颗以上。
人类在晴朗的天气可以遥望夜空,觉得星辰闪烁在远方是非常浪漫的景象。但科学家却说,这些浪漫的背后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也正是因为在整个宇宙中,恒星分布广泛且数量庞大。它们的存在缔造了世间的繁华,其中也包括地球上的万物能够出现也和这些元素有关。
恒星的体积与质量都很庞大,很多人可能没办法理解。
我们就拿太阳做参照物,宇宙中目前被科学家所发现的体积庞大的恒星就包括海山二和大犬座vy,前者的体积远大于太阳的500万倍。
后者的体积更夸张,是太阳的80亿倍。这么一对比起来,你是否会感觉地球显得更加渺小?
宇宙中的恒星,它们并不是统一生产,自然会在体积和质量方面有所差异。这就像是同一个母亲,即便生出了双胞胎,但每个人之间都还有自己的个性。
而这些恒星的形成,其原因和方式都是一样的。
它们来自同一个母亲,被孕育的方式也都是由气体尘埃组成。所以才会有科学家说恒星是从星云中诞生的,等到它们生命终结时又会化成星云。
这听上去像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那么恒星究竟是如何从星云中诞生,又会如何走向终结呢?
恒星的演化机制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这就相当于是人的童年、中年和老年三个阶段的意思一样。其演化机制分别为主序前,主序演化和主序后。
它们的主序前也就是恒星起源的阶段,国际上有很多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都提出了恒星的起源来自于星云,也就是所谓的星云学说。
星云学说
最早提出该理论的科学家有康德和拉普拉斯,在近代也有一位英国天文学家詹姆斯,它依据位力定理,进一步加强了星云学说的力度。
它们共同认为星云在星际物质高度集中的地方形成,会受到引力的作用出现一系列释放能量的现象。
这个阶段就包括超新星的爆发,它们自己也能释放出众多能量,等到这些星际物质被满足一定条件后,物质间的引力就会发生主导反应。
这时星际物质也会向内坍塌,接着就演变成了密度很大的星云。但是由于受到物理反应的作用,这些星云可不是静止的,它们会慢慢地运动,有时候也会分裂成若干的小团块。
当分裂有个临界值,也就是最小的团块质量达到了0:08~150太阳质量的时候,这些团块才会逐渐停止分裂,并通过能量的聚集使密度加强,而且还会愈发的聚拢。
那么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这些星际团块自身就会发生热核反应,于是恒星就处在了高度的内部压强环境下。
它们不再向内坍塌,反而会因为热核反应得到了更多的能量。这时恒星就慢慢地被孕育出来,所以你看那些星际尘埃在视觉上显得十分浪漫。
但在科学家眼里,它们统称为分子云,这一物质是恒星的孵化所。
如果把恒星看成是一个白白胖胖的胎儿,它在妈妈肚子里需要得到营养,那么分子云就相当于是母亲给孩子的子宫。
分子云里面有大量且充足的气体,而且还有很多的星际尘埃,这就相当于是给恒星被孵化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当分子云里的星际尘埃吸收到了自己所处环境内的高能分子后,它们就得到了一些自我保护的力量。
比如说这时它们能免受攻击,避免被攻击后破碎。接下来分子云就产生大量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而这些星际尘埃在反应过后所积累的化学元素也变得越来越多。
那么恒星在这时被孕育,它能够得到的营养也就变得很充足。接下来的任务就交给时间,一颗恒星就快诞生了。
但是在宇宙中会有不同质量的恒星,那么科学家又是对于这些恒星如何定义的呢?
按照质量来看,大于太阳质量8倍的被统称为大质量恒星。小于太阳质量三倍的被统称为小质量恒星,处在中间的就是中等质量恒星。
恒星诞生后,就慢慢从童年进入了青壮年,这时候恒星会显得生命力非常磅礴。它会稳定地燃烧下去,因为宇宙中的每颗恒星都不一样,它们的质量也有所差异。所以有些恒星可能会燃烧几十亿年,甚至上百亿年都可能。
毕竟它通过自己的内核反应,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给自己能量,这也给其它围绕在该恒星周边的天体提供了营养。
这像是一代代的传承,也像是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它们显得零散却又统一,浪漫但又现实。
循环往复
经历了童年和壮年,恒星也必将会走进晚年。它来自于星云,也终将回归于星尘。
太阳的燃料始会消耗殆尽,这时它的生命就会走向终结。据科学家的预算,太阳会在4亿年后,因为将内核中含有的大量氢元素逐渐耗尽了,它内部的聚变没有能量提供补给,因此反应效率变慢。
而太阳周边所给它施加的压力和自身的引力,于是太阳会处在不稳定状态下,首先体积会慢慢膨胀。
时间让太阳最终变成了一颗红巨星,它虽然还能依旧发出淡淡的光和热。
但那时的太阳生命显得非常微弱,而且胃口还特别好,它会逐渐吞噬掉靠近自己的一切天体,比如说地球,在那时也会被老年化的红巨星一口吞掉。
可红巨星阶段并不是太阳生命终结的最终方式,由于其核心在发生新一轮的核聚变,它就逐渐变成了一颗碳球,不仅无法释放出新的能量,而且它自身也会承受不住压力开始向内瓦解。
它自身所携带的庞大物质也会逐渐地抛洒开来,那些从红巨星身上分离开来的物质就变成了体积和质量更小的星云。
这个抛洒的过程结束后,太阳也从红巨星过渡成白矮星。
1925年物理学家保利提出新的假设,说原子中的电子没办法有相同的运动状态。他以此论点加以实践和讨论,最后又得出新的结论,称恒星的结局也有可能是简并压力的体现。
比如说太阳最后进化成白矮星,之后也有可能会变成中子星。
而中子与中子紧紧地压在一起后,它还会产生新一轮压力。这使它自身的压力不断地增大,等到它自己承受不了时便会被肢解,也就是所谓的天体爆炸。
而恒星的诞生和终结,简单来说就是和星云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就像是人们在沙滩上堆起了一个城堡,如果有一天这个由沙子堆出来的城堡向内坍塌了,它最终还是会变成一滩沙子。
这就是恒星从星云中诞生,又最终走向终结的本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