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刑法众多,千奇百怪,但样样算得上是惨无人道,其中有一酷刑闻名于世,想必各位都有在小说或者电视剧里听说过,那就是凌迟。
凌迟在古代也叫做陵迟,意思就相当于如今的成语“千刀万剐”,而在古代最原始的说法是陵迟,陵的意思是“缓坡”,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后来的流传中,又出现了现在流行的“凌迟”的写法,这个词用在酷刑中,是指处死犯人时将对方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故而也就有了“让人慢慢死去”的意思。
凌迟处刑的方法十分残忍,大部分的说法是说将人身上的所有肉一片片地割下来。而不同时期的方法也有不同讲究,一般是切八块肉,先切脸部皮肉,然后是四肢,接着就是躯干,最后是切头部。但是实际上八刀一般切不完,所以比八刀要多得多,清朝就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几大门类的方式,不过具体要切多少刀,还得看判刑的人的判决。
凌迟的起源要追溯到秦汉时期,那时凌迟这种刑法刚被发明出来,但是朝廷法律没有将其录入刑法,所以那是凌迟也只算是地主阶级大户人家对下人的私刑。
直到五代十国的时候这种刑法才真正具有了合法性,在辽的时候它被正式命名为“凌迟”。在明朝以前,凌迟的施刑对象也有规定,这种刑法主要用于处罚那些罪恶滔天的犯人,比如谋逆,叛乱等大罪。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登基后,又规定打骂公婆、儿子不肖弑父、妻子无德弑夫,也是有违人伦道德的重罪,应该被判凌迟处死,为的是起到教化百姓,巩固三纲五常伦理地位的作用。但后来农民起义不断,为了防止起义频繁发生,对那些抗税偷税的那些百姓也要判处凌迟,这种现象在清朝的中前期频繁出现,凌迟也就是这个时候被频繁使用的。
那么凌迟究竟有多么可怕呢,有两则史料可以看出:
首先是常州横林人郑鄤,他在明朝天启年进士及第,在清朝名噪一时。崇祯皇帝时,由于朝廷的庙堂之争,郑鄤被卷了进去,被人上告说他犯了“杖母”和“奸妹”两个大逆不道的重罪,由皇帝亲自予以凌迟处死,特地命令要割肉三千刀。
史料记载当时人群围观,堵得水泄不通,只能望见树上吊着一根绳子,有人在拉动绳子,于是从树后吊起鲜血淋漓的五脏六腑,这说明郑鄤的肉已经被割完了。又过片刻,绳子被人放下来,取下那些五脏六腑,又吊起来一颗人头,这说明郑鄤已经被斩首示众。接着,刽子手又把郑鄤的躯干挂了起来,让他背朝着人群,人们看见他后背的皮肉被割成一条一条的,但是都挂在上面,就像刺猬一样。这个时候凌迟就算结束了,后来,有刽子手把郑鄤的尸体放下,售卖他尸体上的肉条,据说人们买这些人肉是作为配制疮疥药的原料。
另一个史料是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在大渡河战败,向四川总督骆秉章投降,但是清**仍然下令把石达开在四川就地处决,而骆秉章则是将石达开处以凌迟。
1862年6月25日,骆秉章带领士兵把石达开和宰辅曾仕和、中丞黄再忠等绑赴刑场。执行凌迟时,刽子手先对曾仕和下刀,曾仕和觉得疼痛,瞬间惨叫,石达开责骂他说:“为什么你不能忍受这一小会儿的时间呢?”曾仕和这才紧咬牙关,强行忍受痛苦。
而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了一百多刀,却是一声不吭。后来四川布政使刘蓉评价石达开虽然桀骜,却是有枭雄本质,面对酷刑可以不卑不亢,面不改色,神态怡然,言语中对石达开满是佩服,这也从侧面看出来他人对凌迟这种酷刑的恐惧,其中痛苦显然是常人难以忍耐的
凌迟这种刑法实在太过于残酷,不过好在近代以来,晚清时期民众民主观念逐渐觉醒,强烈反对这种酷刑,于是凌迟也就和封建专制一样化为了历史的尘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hangza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