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哪一天(冬至有哪些民间习俗禁忌说法,需要注意什么)
冬至,一个特别的日子,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它不仅是节气,更是一个节日。
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或是12月22日、12月23日,便是冬至节气。今年的冬至是12月的22日,农历的11月底。
有人可能会问,都快到年底了,冬天早就到了,入冬季节早在一两个月前就到了,为什么还将这一天叫冬至?
01 何谓冬至?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
之所以叫“冬至”,原来,冬至节气这一天,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处在北半球的我国迎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到来,是在提醒北半球的居民们,要提高警惕,做好防寒措施了,因为真正的寒冬日子就要来了。
老祖宗常说“冬至数九”,说的不过如此。数九开始,意味着冰天雪地的寒冬开始了。
这里顺带一提,何谓二十四节气呢?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产物,
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先发现并利用日晷的影子变化来记录太阳的方位变化,并将全年分成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其中一年当中,日晷白天影子最短的叫夏至,最长的叫冬至,影子的长度介于两者之间的叫“春分”和“秋分”。
后来,随着老祖宗们对大自然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他们认识到:
太阳从黄经0度开始算,每沿着黄经移动15度就分为一个节气,太阳一年移动360度,为此1年就被分为了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过去老祖宗为了顺应农时而发明的节令,可以说它的出现,主要是为农业生产而服务的。如今,冬至虽然不再像古代那样备受重视,但是其地位依旧不容小视,主要就是在于它在农事生产中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就有许多关于冬至的习俗农谚、俗语总结。比如:
- “冬至头,冻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尾,不要被”、“冬至雨,小寒见霜冻”、“冬至阴天,来年春旱”、“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等等。
02 “冬至大如年”
冬至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节日,为此,这是一个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节日。
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大雪纷飞,漫天飞雪的日子里,迎来了冬季最重要的时刻。
古人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冬至之所以被视为如此重要的节日,是因为它曾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古人认为,冬至日,刚好是阳气开始萌生的时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
- 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也就是说这是阴走到了头,阳的开始。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的白昼为最短的一天,随后随着太阳直射位置的逐渐向北移动,往后的每一天白昼都在慢慢变长(直到夏至的又一个轮回),为此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冬至这一天,是万物复活之机,应当庆贺。
在古代,古人非常重视冬至这一天,将冬至当年来过。
- 《唐书》载:“元正,岁之始;冬至,阳之复,二节并重。”
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转化,是一个吉祥的节日,且又被视为是一年之计的开始,所以人们非常重视冬至节。
从汉朝开始,古人们就将冬至当年来过,在这一天,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朝廷上下文武百官全都给放假,正如《后汉书》中记载:
-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在当时,全国上下全都放假过节,皇帝不听奏,百官不上朝,军队待命,边关闭关,商旅停业,老百姓们穿新衣,品美食,送美酒,上门拜访亲戚朋友,回赠礼物。
到了魏晋时期,在这一天人们还要向父母尊长拜节。而到了宋朝之后,冬至还是重要的祭祖的节日,在这一天,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
03 冬至节气习俗禁忌讲究
需要注意的是,如今一些地区过冬至节,是
不能说“冬至快乐”
的,这其中的说法讲究和过端午节类似,而冬至不能说过节快乐,主要是和祭祖的习俗有关。
此外,民间还有
“冬至忌请客
”的说法,过去的人们认为这样做会折寿。
在一些地区,比如浙江一带,
冬至忌吃白米饭
,人们一般会在这一天吃红米饭或是赤豆粥,话说这样做可以驱鬼。
冬至忌外出不回家。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春天就不远了。冬至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此时外出的人们都应该回家过冬至节,团圆,表示年终有所归,有所终。冬至外出不回家,这是不尊敬祖宗的意思。
在冬至这一天,
一些地方有做坟修墓的讲法
。人们认为,在清明和冬至这两个节令去做坟修墓,合乎时节,禁忌比较少,有大吉大利的意思。
冬至这一天,还有不能讲不吉利的话,不能与人发生口角之争,不能打破东西,打烂碗碟等禁忌。
此外,一些地方还要求在这一天,
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住
,因为民间有话说““娘家住个冬,夫家失去公”。
冬至这一天的夜晚最长,民间有“困觉要困冬至夜”的说法,话说因为冬至安眠一夜,可保一年每天都是好梦。
当然,抛开其封建迷信的成分不说,可以看出人们对冬至节日的重视和各种美好的期望。
04冬至到,需要吃什么?冬至的那些习俗
和大部分节日一样,冬至节也自然少不了食俗。
①吃羊肉粉汤
在一些地方,冬至这一天有吃羊肉粉,喝粉汤的习俗。
其做法是将蘑菇洗干净,熬汤,然后将其捞出控干水分,切成小丁状,后加入羊肉、葱姜蒜、辣椒面等一起翻炒,之后再放入其他的配料,加入粉块一起煮好,这样一锅香飘飘的冬日滋补羊肉粉汤就做好了。
②
吃汤圆
在南方地区,冬至有吃汤圆的习俗。人们通常用糯米捏成圆子,再裹以馅料,用汤水煮熟后,与家人们团聚一起,食之。汤圆甜糯软口,象征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除此之外,还有吃糯米圆子的习俗,且在煮熟之后,先盛放出来祭拜祖先,观音菩萨等神灵,之后孩子们才能动筷。将糯米圆子分给孩子吃,有身体健康,金榜题目等美好的寓意,民间认为,祖先、神明吃过的东西,孩子吃了会受到保佑。
③吃饺子
民间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认为如果不吃饺子则会被冻掉耳朵,且对农事收获不利。正如民谚所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上一篇文章中读书君和大家曾提到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往前挪步。
④“蒸冬
除此之外,北方还有“蒸冬”的习俗,在冬至的这一天,不少人家里都有吃包子、馒头、花卷等蒸食的食俗做法。
除了地域不同,吃法不同,大同小异。还有根据工作等的不同,也另有吃法讲究。
比如经商做买卖的,在冬至有吃豆腐的讲究,话说“若要富,冬至吃豆腐”;有钱人、文人雅士还可能会选择吃火锅,且要喊上9个人凑一桌,桌上要摆上9碗9碟,谓之“花九件”,“消寒会”,即有九九消寒的意思。
民间老话常说:“冬令进补,明年打虎”,冬至正处于寒冬季节,食物主要以进补为主。除了吃汤圆、饺子等,还有吃狗肉等习俗。
关于冬至,你们家乡又有什么习俗吃法或禁忌讲究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参考资料:马万忠编.爱阅读课程丛书快乐读书吧中国传统节日故事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kuoji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