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中心收费价目表(月子中心的避坑指南)
坐月子是一个女人除了结婚以外最重要的时刻,尤其是在中国。中国人觉得月子如果坐不好,很容易留下“月子病”。现在的年轻人经济条件都不错,很愿意为服务买单,所以这几年月子中心的接受度逐步提升。
实际上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的确有几重好处:
首先是专业,月子中心在各个环节都能提供细致周到的24小时服务,尤其是一些私立医院的月子会所,还能提供护理康复之外的医疗服务;
其次是省事,坐月子到底要准备哪些东西,即使提前做了再多功课也难免有疏漏,但在月子中心就不必考虑这些问题,有些月子中心甚至会将服务前移到孕期,后移到回家;
最后是省心,很多婆媳矛盾始于“坐月子”时的观念不同,去了月子中心,从营养餐食到个人清洁、宝宝护理甚至一些育儿知识,都由月子中心负责,这些矛盾就失去发酵的土壤。
不过,正如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在一部分月子中心尤其是中低端的月子中心,存在一些消费者看不到的真相。小则会给产妇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大则有可能给新生儿的健康带来风险。
第一坑:餐饮很难个性化
目前国内月子中心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顶级和高端的月子中心,这类月子中心一般设在独栋别墅内,收费较高,当然,相应的服务水准以及规范化程度也比较高;
第二类是租用酒店房间开设的月子中心,疫情之后,酒店空房较多,有一些酒店也会选择跨界经营月子业务;
第三类俗称公寓式月子中心,通常就是在一些公寓楼里租上一层,这种月子中心相比前两种类型,人员流动比较多,私密性也更差。
这三类月子中心,其实还可以根据模式划分为医养型和疗养型。
医养型主要是一些私立医院附属的月子中心,拥有全职的医护人士,具备一定的医疗条件;
疗养型的医生很多是兼职的,只有护士是全职,主要以提供护理和康复服务为主,不能提供医疗服务,比如像常见的新生儿黄疸就得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
我在酒店式和公寓式的月子中心都工作过,这类型的月子中心数量占比最高,档次也相差无几,人均消费大约在3万~5万元之间。
不过,无论什么层次的月子中心,吸引准妈妈的一大法宝便是餐饮。因为这是除了居住环境之外,最容易被直观感受到的部分。所以,很多月子中心会通过月子餐试吃等活动来吸引目标群体。
通常月子餐是每天三顿正餐,加上三顿点心,又称“三餐三点”。几乎所有的月子中心都会以此为卖点,比如宣传自己的食材是原产地新鲜采摘、五星级酒店大厨掌勺、分阶段定制膳食,等等,但实际上,除了中高端的月子中心能够实现个性化餐食以外,中低端的月子中心很难全部做到。
比如我所在的月子中心,虽然酒店本身有后厨,但供应酒店自己客人的餐食还来不及,根本没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后来,我们只能与专做月子餐的企业合作。
然而,餐饮外包又带来了三方面问题,一是做不到根据产妇的月子进程提供个性化膳食,并按份装好送餐,只能根据大致需求统一做好送餐,比如每天做多少份鱼,多少份虾,多少份米饭,送到月子中心后,进行二次分餐。
二是外包的餐饮公司有时候会离月子中心比较远,有些菜即便用保温桶配送,也难保送到月子中心后不会凉掉。所以,我们又配了一个阿姨,在二次分餐后再用微波炉复热,这样的饭菜在口感上必然打了折扣。
三是月子中心无法监督餐品从采买到清洗、烹饪的全过程,因此经常有产妇在月子餐里吃到头发、钢丝等异物,然后投诉,这也是很多月子中心普遍遇到的问题。
当然,针对一些特殊产妇,我们也会提供一些“肉眼可见”的个性膳食,比如刚生产的产妇不会安排荤汤,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要安排粗粮,海鲜过敏的产妇不安排海鲜,等等。
第二坑:月嫂都是练手的
月子中心的护理模式一般分为月嫂制和护士制两种。
简单来讲,月嫂制就是指在月子中心,为产妇配备专职月嫂,同时照顾宝宝和妈妈,这种模式一般是母婴同室。而护士制则是由多位护士轮流对宝宝进行集中管理,这种模式一般是母婴分离。
有人可能会觉得母婴同室好,可以增进妈妈与宝宝的感情,但前提是月嫂给力,有丰富经验才行。
中低端的月子中心
,基本是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养”专职月嫂的。这意味着,看起来一对一的月嫂,实际上就是个“临时工”,她们都是从家政公司雇用的。
月嫂外包对月子中心来讲可以节约成本,但带来的隐患就是人员不稳、经验不同,从而导致服务水准很难控制。
一般来说,产妇在医院的时候,月子中心就会与产妇保持联络,这主要是基于成本的考量,毕竟晚一天请月嫂,支出就少算一天。
为了控制成本,月子中心为产妇雇佣月嫂,所支付的费用通常不会超过她消费额的20%。举个例子,如果产妇付给月子中心5万元,月子中心最多只愿意花1万元来请月嫂,而这个价格,在扣除劳务公司的佣金后,月嫂拿到手的就更少了。
显然,有经验的月嫂是不愿意到月子中心工作的。留给月子中心的月嫂基本就是一些刚入行的新手,这些新手到月子中心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就正式上岗。
相比新手宝妈,这些月嫂看似有点儿经验,但是在文化素养以及科学育儿的知识经验方面,水准就参差不齐了。
我们中心就曾经出过事故,有一位早产的宝宝喝完奶后月嫂没有及时拍奶,后来宝宝呛奶月嫂又没有及时处理,最终导致这个宝宝患上了新生儿肺炎,打起了官司。
后来我们吸取了教训,会根据情况配备月嫂,如果是双胎或者早产儿,就安排比较有经验的月嫂,毕竟产生投诉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第三坑:赢利主要靠产康
这几年,我们市月子中心越开越多,因为竞争激烈导致客单价越做越低,淡季的时候,甚至一个房间只卖19800元。
这是因为对月子中心来讲,有些硬成本是没办法削减的,比如房租、月嫂和餐食。我们内部做过粗略的计算,这三项支出加在一起,基本占到销售收入的60%左右。
以一个3万元的月子套餐来算,这三项成本加在一起就是18000元左右。如果再算上营销成本、工资社保,以及月子中心的水电网络费、硬件配置费、维修保养费等日常支出,一单生意净利润可能不到10%。
主营利润不行,只能靠副业利润来凑。于是,这几年,几乎所有月子中心都将赢利的重担放在了
产后康复服务上
。
当然,在推荐产后康复的项目方面,月子中心的包装十分巧妙。很多月子套餐里包含了一些入门级的产康项目,比如洗头、通乳、排恶露等。
这些项目的提供,表面看是为了提高月子中心的品牌竞争力,实则是引流,不过是想以这些体验,促进妈妈们购买更多其他的产后康复项目,比如盆底肌、腹直肌修复,私密部位、脊椎保养,等等。
这些项目当中,可以用机器做的项目利润最高,基本上是一次投入,无限次回报。而一些需要靠技师做的项目,成本就会更高一些,一则因为技师水平高其人工成本就高,另外人工服务的效率也比不上机器。
凭心而论,这些所谓的产后康复不是一点功效都没有的,只是有些项目仅在月子中心做个十次八次,根本达不到效果。
还有些项目,其实是和身体本身恢复情况有关,也就是说,即使不做这些项目,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身体的一些肌能也会慢慢修复。
另外,当这些产后服务变成KPI绑在康复师身上后,产后康复的“味道”就变了。我们当时就要求
产康师
必须完成每个房间5000元的消费任务,类似理发店办卡的套路,有些产康师推销时用力过猛,很容易引起妈妈们的反感。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国内月子中心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月子中心相关企业超5700家,2017~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平均增速达57.7%,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229家。
显然,这个行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而价格战已经不是企业生存的最好选择。如何通过提高服务质量获得口碑,并最终提高客单价,才是行业必须思考的。
目前,一些中高端月子中心已在早期赢利模式之外寻求新的尝试,比如为新生儿提供游泳、早教甚至满月仪式等服务。这些新业务不仅能让月子中心拥有差异化的竞争力,同时也有望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避免陷入因同质化竞争而走入价格战怪圈。
目前,市面上的月子中心大都停留在2.0时代,服务项目多、比较专业科学,但大多也还是只停留在照顾产妇身体的层面,有点太“基础”和“冷冰冰”了。
比如,产妇的心理状况在月子中心就很容易被忽视。“我们发现很多人不太重视产后抑郁,还依然觉得这是一个能自然消解的问题。”刘冬梅说道。
除了心理健康需求外,新一代妈妈还有一个明显特征:更注重自我发展和个性化体验。
之前倡导的科学坐月子整体思路没错,问题是,科学是固定的、标准化的,但产妇的需求却是因人而异的。比如盆底肌修复这件事,大部分产妇都知道很重要,但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尽相同。了解自己身体的真实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修复,就成了新一代妈妈在“科学”之上的更高阶需求。
要满足新一代妈妈的需求,就需要新型月子中心的出现。
最后感谢阅读,以上月子中心的必坑指南仅作学习交流,具体参考个人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