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危险的边界(没有边界,是人际关系的死穴)
可以看到您的微信里有多少好友也在关注我们哦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 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人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多或少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他甚至还断言:“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因边界不清而“越界”。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人际关系中的“边界”问题。
没有边界,是最危险的关系
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一进自己的房间,就会随手把门反锁上,这样,房间就是我的个人世界了。
但我的父母却表示很受伤:“为什么在家也要这样,锁上门‘啪嗒’一声,心也跟着‘咯噔’一下,感觉做父母的被自己孩子‘防备’了。”
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
心理边界研究专家胡慎之老师告诉我,关上门,对于一些人来说,的确会有一种被拒绝的感觉,尤其是亲近的人。
这是因为在家庭关系中,孩子与父母从出生开始,一直处在一种共生的关系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进入社会之后,必然会走出这种共生关系,走向独立,形成自己的个性。
因此再熟悉的亲人,再要好的朋友,都需要心理边界。轻易推开那扇门,会让彼此痛苦不堪。
但越是亲密的人,越容易模糊双方的心理边界,美其名曰“因为我爱你,我才这样对你”,实际上是爱得越深,侵犯越深。
心理越位是亲子关系中的常见现象,很多父母因为全心全意爱孩子,而过度掌控孩子的生活,殊不知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心理边界的。任何关系,都是需要有边界的。
第一,边界会让我们的身体得到更多安全性的体验,比如安全的空间;
第二,边界维护我们的完整性;
第三,边界建立了,可以避免我们被他人同化或者说共生,保持独立。
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非常缺乏边界力,不知道怎么拒绝,或者意识不到自己的某个行为已经给身边的人造成了困扰,究竟是什么在阻止我们维护自己的边界呢?
是什么在阻碍你维护边界
胡慎之老师在《心理边界力32讲》中讲到,阻碍你维护自己的边界主要是因为两大心理缺陷:
第一,匮乏感,极度需要认可,让我们对人过度热情,导致我们的边界变得脆弱,极易被侵入,
也就是现在网上流行的容易被PUA的人群。
比如小A,一个典型的“便利贴女孩”。
初入职场,为了和同事们搞好关系,主动帮大家订饭、打印文件、拿快递,总是有求必应。
小A的同事关系确实维护好了,大家都挺喜欢她,但慢慢地,这一切貌似成了理所当然,小A永远是最忙的那一个,复印、做表格、核对数据……都是同事留给她的便利贴。
每次她想拒绝,大声说这不是我的职责,但话到嘴边,却怎么都张不开口。
第二,恐惧感。因为对周围环境的恐惧,拒绝交流,不断加固自己的边界。
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高冷”的人,她可能自带低气压,周围好像围了一堵墙,让人难以接近。
小B,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父母从小对她就是进行打压式教育,经常对她批评、指责,因此,她学会了一些生存策略,默默选择了两耳不闻窗外事,少做少错,安静地活在自己的小世界。
这些恐惧、匮乏带来的不安全感,导致你不断模糊自己边界,用旧的安全模式保护自己,所以,你总是很难合理地维护自己的边界。
如何突破维护边界的阻力
胡慎之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两种“功夫”,帮助你摆脱恐惧和匮乏感——去修炼好你的“内功”和“外功”。
“内功”就是借助身体,重新找回你对心理边界的控制权:
第一步,学会利用一个关键按钮——深呼吸;第二步,调整一个你适合的“高能量姿势”。
心理学领域在这二三十年来,找到了大量的证据——身体会影响你的大脑。
如果你的身体姿势肩膀内收、头低着、很多小动作,很容易就会形成一种弱势心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权。而打开的动作,例如抬头、打开肩膀就是高能量的姿势,会让你的大脑快速进入主导、专注的强势心理状态。
而“外功”就是寻求外部支持,一方面你可以去找专业人士干预;另一方面也可以去寻找身边几个积极、情绪稳定的朋友,和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当你生病、工作上需要求助,你能随时给他打电话。
也许很多人会有一个困难,我没有这么亲密的朋友怎么办?我要怎么和他们建立关系?
做一个“1分钟的付出”——按一个电话接通按钮、回一条朋友圈、发一条状态……只需要一个简单触发动作,后续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你还能想到什么有趣的1分钟尝试,帮助你摆脱恐惧和匮乏的感觉,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当恐惧感和匮乏感不再笼罩你,你的边界之旅才会真正开始,改变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