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又叫什么(为啥到了蒙古人人喊打,连鸟蛋都活埋)
在中国,鸬鹚也就是鱼鹰,训练好的一只能卖几千元,卖给有需要的渔民用来捕鱼;有经验的渔民,也可以自己训练鸬鹚。
我国用鸬鹚打渔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
厉害的鸬鹚,一天能捕鱼20多斤,十几只鸬鹚通力合作,一天能给渔民带来几百斤的渔获,足足大几千的收益。
可是在蒙古国,鸬鹚却是人人喊打,就连没孵出幼崽的鸟蛋都直接活埋,这是为啥?
老规矩,烦请各位读者老爷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作者点个免费的赞和关注,谢谢大家。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在蒙古人人喊打的鸬鹚。
鸬鹚,广泛分布在全世界的海洋和内陆水域,在我国又被叫做“水老鸭”。
其性情凶猛,嘴巴又尖又长并且还有弯钩,,可以轻易刺穿坚硬的鱼鳞;鸬鹚还有不错的潜水能力,能在水里追踪猎物。
因为捕鱼又快又准,聪明的古代中国人,就训练它们帮忙捕鱼。直到今天,我国很多渔民依然在使用鸬鹚捕鱼,
比如桂林、云南等地的渔民。
然而,在蒙古的贝尔湖,渔民看到鸬鹚却恨不得将它们除之而后快。当地的渔民,每天都会拎着木棍,在贝尔湖周边巡逻,看到后鸬鹚会挥舞着棍棒,一只一只把它们抡死。
一天下来,一个渔民就能打死30多只鸬鹚。
打死的鸬鹚尸体随意地丢弃在湖边,要是看到鸬鹚嗉囊里有刚吃下去的鱼,蒙古渔民还会挤出来带走,当真是一点余地都不留。
棒打鸬鹚就算了,渔民还不会让过它们的幼鸟和蛋。
杀死幼鸟的父母之后,渔民趁着还有时间,在傍晚寻找鸬鹚的巢穴,只为斩草除根。看到幼鸟也直接打死,有鸟蛋就生生活埋,堪称是“灭满门”。
据称,有人做过相关的统计,蒙古贝尔湖周边的渔民,一天可以掩埋600多枚鸬鹚的鸟蛋;每个渔民还互相比赛,看谁杀的鸬鹚多,掩埋的鸟蛋多。
相比起中国的人鸟和睦相处,你帮我捕鱼,我保你顿顿吃饱,渔民和鸬鹚互相成就。
蒙古渔民对鸬鹚赶尽杀绝的做法,就显得另类且残忍。
为何鸬鹚那么招蒙古渔民讨厌呢?是不是泛滥成灾了?
可以肯定的是,鸬鹚被蒙古渔民痛恨,和泛滥成灾没关系。
它们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的保护动物,数量并不多。
而蒙古渔民疯狂“屠杀”鸬鹚的原因,在于贝尔湖的渔业资源减少。
贝尔湖90%以上的面积位于蒙古境内,捕鱼是湖边渔民唯一的经济来源。
全球气候变暖加上常年过度捕捞,导致贝尔湖的渔业资源减少。
咱们这边在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也架不住那边疯狂捕捞。
可那些蒙古渔民不仅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把渔业资源减少归结于鸬鹚。
蒙古渔民美其名誉“保护资源”,拎着棍棒就上去灭了鸬鹚满门。
在他们看来,自己灭了鸬鹚,就是踢开了渔业资源的绊脚石。他们维持着非常传统的捕鱼方式,不懂训练鱼鹰,不会“化敌为友”,最后干脆一劳永逸,把鸬鹚杀光。
咱们中国都用鸬鹚捕鱼一千多年了,也没见它们把水里的鱼吃光。
反倒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大量的捕鱼船活动,才导致各地的渔业资源下降。
不过咱们懂得保护,有休渔期和禁渔期,保证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但蒙古渔民,显然不懂这些,只能把过错归结于野生动物,自以为赶走鸬鹚,贝尔湖的鱼就会变多,何其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