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古文中坚“桐城派”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 。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

正式打出“桐城派”旗号的,是道光、咸丰年间的曾国藩,他在《欧阳生文集序》中,称道方、刘、姚善为古文辞后,说:“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应运而生。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方苞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安徽安庆府桐城县(辖域含今桐城市、枞阳县及杨桥、罗岭地区)人,祖居在桐城市区凤仪里附近,生于江宁府(今南京六合留稼村)。

桐枞“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祖,与明初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方苞与《狱中杂记》

《狱中杂记》是由方苞创作的清代散文,是其追述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1711年(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其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康熙皇帝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后累官至礼部侍郎。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狱中杂记》

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段,自开头至“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写刑部狱中瘟疫流行情景,揭露造成瘟疫的根源;第二段,自“余日”至“于是乎书”,写刑部狱中系囚之多的原因,揭露刑部狱官吏诈取钱财的罪恶;第三段,自“凡死刑狱上”至“信夫”,写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心狠手辣,揭穿刑部狱敲诈勒索的黑幕;

第四段,自“部中老胥”至“人皆以为冥谪云”,写胥吏放纵主犯,残害无辜,主谳者不敢追究,揭露清代司法机构的黑暗与腐败;第五段,自“凡杀人”至结尾,写胥吏狱卒与罪犯奸徒勾结舞弊,揭露刑部狱成了杀人犯寻欢作乐牟取钱财的场所。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惜抱先生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惜抱先生游泰山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曾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此作一度被人认作是近现代散文的典范。

乾隆三十九年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登泰山记》名句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译文: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鉴赏:写了泰山雪景、夕阳、云雾,如诗如画,令人遐想不已,但又是何等的惜墨如金。作者写日出盛景,用墨极少,却能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再次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江右三大家

江右三大家,即清朝中期诗人、散文家、文学家、文学理论家蒋士铨、袁枚和赵翼的并称,三人齐名,并称乾隆三大家。三大家造诣主要集中在诗及散文创作上,诗论(文学理论)也有独到之处。

蒋士铨(1725-1785),清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字心馀、清容、苕生,号藏园,江西铅山人。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蒋士铨创作的题材是多方面的,在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其一定的成就,而在语言风格上继承汤显祖的成就,并有所创造,在当时是个较有影响的作家。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袁枚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祖籍浙江慈溪,出生于钱塘,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乾嘉三大家之一、性灵派三大家之一、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倡导“性灵说”,代表作有《小仓山房文集》

乾隆四年(1739),得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年),袁枚去世。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袁枚与《马嵬》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译文: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太多。

鉴赏:“石壕村里夫妻别”是当时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作者感叹地说:“泪比长生殿上多。”长生殿上泪,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泪没有多少,而要大书特书,深表同情,而不书及比长生殿上泪更多的石壕村。这里,作者严肃地批评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这样悦,衰枚的这首《马嵬》诗,高出于前人所有咏马嵬之事者。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中国文史常识课 ▏“桐城派”与“江右三大家”

赵翼与《论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历史上每一朝代都会有有才华的人出现,各自开创一代新风,领导诗坛几百年。

鉴赏: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

  • 本文分类:知识大全
  • 本文标签:无
  • 浏览次数:89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18 21:48:28
  • 本文链接:http://www.liekang.com/283933.html
  • 上一篇 > 唐太宗李世民之死被揭开
  • 下一篇 > 油麦菜和什么一起炒好吃,加入它,实在太好吃,营养高热量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立即删除。本文作者:小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ehen.com/430593.html
(0)
小稿的头像小稿
上一篇 2024年8月12日 上午3:44
下一篇 2024年8月12日 上午3: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