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专题●●
危险化学品中的第五类是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本身不一定可燃,因放出氧或起氧化反应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有机过氧化物是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
01
. 01
氧化剂标志
氧化剂具有强氧化性,遇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发生激烈氧化反应,引起燃爆。部分氧化剂不稳定,摩擦、撞击、震动或遇热会引起爆炸,碱性氧化物遇酸反应极其剧烈,甚至有爆炸危险,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氯酸钾、高锰酸钾。氧化剂还具有毒性(如五氟化溴),对金属有腐蚀性,遇水猛烈反应会生成强腐蚀性刺激性的氟化氢烟雾。另外,氧化能力不同的氧化剂接触还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热量,如亚硝酸盐遇强氧化剂发热。
02
02 .
有机过氧化物标志
有机过氧化物分解温度低,更容易放出氧,释放氧气会引起可燃物燃爆。它对碰撞、摩擦敏感,受明火、高热作用能发生放热的自加速分解或爆炸性分解。有机过氧化物遇酸还可能发生剧烈反应,有爆炸危险,与还原剂、硫、磷混合成为爆炸性混合物。另外,该类物质大多具有刺激性和毒性,可灼伤皮肤。
注
意
事
项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既有固液态,又有气体,不像遇湿易燃物品一概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也不像易燃固体几乎都可用水和泡沫扑救。有机过氧化物在运输时也会在防震、防摩擦、防倒置方面特别注意。穿戴防护用品应该避免沾附皮肤或入眼。废弃处理应采用焚烧、水解、深层掩埋。
漂白粉、高锰酸钾、双氧水都属于该类物质中常见的。其遇到可燃物,如木材、纸张、油或衣物等可引起燃烧,甚至产生有毒气体。低浓度的漂白粉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效用。皮肤接触大量双氧水后,会使皮肤腐蚀发白,非医用情况下市民应减少接触。
案例介绍
2012年11月17日21时,上海海上搜救中心电,新加坡籍“宏财”货轮在宁波驶往上海途中两个危险货物集装箱发生滴漏现象,箱内装有5.1类过氧化氢(约37吨),该轮计划于当天夜间24时抵达上海港,请市民防化救协助参与处置和现场监测。
针对过氧化氢泄漏的特点及可能对泄漏过程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化救队员重点对泄漏危险箱进行温度、氧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泄漏危险品的集装箱,表面最低温度为12℃,最高为15℃,处在可控范围内,氧含量指标正常,暂无危险。指挥部决定对事故集装箱开始卸载,将两个事故集装箱套装在大型处置箱内,并安全运抵处置点。整个处置过程,市民防化救对事故集装箱的连续监测,果断、准确的判断,确保了事故集装箱卸载的顺利进行,得到了事故处置单位的充分肯定。
- 本文分类:知识大全
- 本文标签:无
- 浏览次数:7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20 17:32:11
- 本文链接:http://www.liekang.com/284342.html
- 上一篇 > 马谡到底因为什么被斩?真实原因其实是这个,最终结果发人深思
- 下一篇 > 长不大的小狗品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