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大家是否还记得自己人生中第一堂数学课学的是什么呢?对了!就是掰着手指头数数。我们先学习从1数到10,然后再数到100,聪明的孩子总是数得又快又准。再往后是1000,10000,…,后来我们知道这串数字可以无穷无尽地列下去,于是我们就有了直观中数学的第一个概念——自然数。
自然数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概念了,熟悉到我们以为它们的出现就是天经地义,但是如果问“1”到底是什么?1+1究竟为什么等于2,估计很多人就要低头沉吟一番,然后给出一个稀奇古怪的答案。
数学中的任何一个概念都是需要有严格定义的,不允许有任何含糊不清的成分在里面。在古典数学时期,由于人们所探讨的问题比较原始和简单,因此对概念不加定义地使用,不会带来严重问题。但随着数学研究的深入,胡乱地使用概念便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微积分创立初期,由于“无穷小量”这一概念含糊不清,甚至引发了第二次数学危机。可见澄清概念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而对于自然数等基础概念的追问,则是要到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初期。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数学界、物理学界、哲学界都出现了惊天动地的转折。数学家们开始思考:数学的基础究竟是什么?数学证明的本质又是什么?并由此诞生出两大数学基础理论——集合论与数理逻辑。而对自然数概念的严格定义也是在此时出现的。
1889年,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Giuseppe Peano, 1858-1932),出版了他的代表著作《算术原理新方法》(Arithmetices principia, nova methodo exposita),书中以另一位德国数学家戴德金(Dedekind, 1831-1916)的工作为基础,首次提出了一套算术公理系统。1901年他创立了《数学杂志》(Rivista di Matematica),并在该杂志上对之前的算术公理系统进行优化,最终形成了所谓的“皮亚诺公理”(Peano Axiom)。
皮亚诺
2.皮亚诺公理的具体内容
“皮亚诺公理”就是目前数学界所普遍采用的自然数的定义,它是由若干条公理组成的。简单来说,自然数集的本质是一个满足几条性质的集合,我们并不关心包含的元素具体是什么,只关心这个集合满足的这几条性质。如果一旦满足这几条性质,这个集合就称为自然数集,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称为一个自然数。
那么究竟是哪几条性质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对于一个集合A,如果它满足以下几条性质:
1. A里边包含某一个元素,我们记为“1”(或者“0”,这取决于你是否把0看成自然数);
2. 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a,可以在A中找到另外一个唯一的元素与之相关联,称为a的“后继”,把它记作”a+”;
3. A中任何一个元素的后继都不是1;
4. A中任何两个不同的元素,后继也不相同;
5. 对于A的一个子集B,如果它满足以下两条性质:第一,1∈B;第二,若x∈B,则x+∈B。那么B就等于A
则称A为一个自然数集
写到这里,估计很多小伙伴就会忍不住点退出了,不要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上面的东西虽然看起来乱糟糟,但每一条都无非就是一个性质。也就是说如果你找到一个集合,它能够满足上面几条性质,这个集合就可以称为一个自然数集。于是就会面临新的问题:真的有集合能够满足上面的所有性质吗?如果有的话,只有一个集合吗?我要到哪里找这个种集合呢?
其实这才是本文的重点,我就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微信群做例子,来找这样一个集合出来。
3.用微信群来构造自然数
其实,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自然数的构造
为什么我敢如此断言呢?只需要逐一检查它是否满足上面的几条性质就可以了。
- 1. A里边包含某一个元素,我们记为“1”
我是群主嘛,所以我肯定在这个群里,我就把自己叫成“1”
- 2. 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a,可以在A中找到另外一个唯一的元素与之相关联,称为a的“后继”,把它记作”a+”;
这个是由群规保证的。对于群里的每一个成员,他进群时肯定会拉一个自己的小伙伴进来,这个小伙伴就是他的后继。
- 3. A中任何一个元素的后继都不是1;
1就是我呀,因为群是我建的呀,所以我不是被任何人拉进来的。
- 4. A中任何两个不同的元素,后继也不相同;
这一条也是很显然的。群里每个人都拉了一个自己的小伙伴进来,当然有可能两个不同的人想拉同一个人进来。比如小张和小明都想拉小红进来,如果后来的小明发现小张已经把小红拉进来了,那么他只好再找另外一个人拉进来。所以肯定是不同的两个人拉的小伙伴们也不一样,这一条可以得到满足。
- 5. 对于A的一个子集B,如果它满足以下两条性质:第一,1∈B;第二,若x∈B,则x+∈B。那么B就等于A。
这一条比较复杂。假如某一天有个成员想偷偷建个小群,结果被我知道了。我很不开心:明明是我建的群嘛,你却在底下拉帮结派。不过,仁慈的我不是不同意,但是有条件:你建小群可以,但是,第一得把我拉进去,第二你也得立一条群规,有谁想进你这个小群,就必须把自己在大群的小伙伴拉进来。
第五条性质虽然比较复杂,但它是我们在高中学过的数学归纳法的基础。
经过这样一番操作,你会发现,这个小群和原来的大群明明就是一样的呀。对喽!这说明第5条性质得到了满足。
好了,到此为止5条性质全部检验完毕!我真的找到了这样一个集合。那么它就可以看成是一个自然数集,包含的元素是:我,我的小伙伴,我的小伙伴的小伙伴,我的小伙伴的小伙伴的小伙伴,…,妈耶,嘴皮子都不利索了。那干脆,因为我叫1,那我就把我的小伙伴叫为2,我的小伙伴的小伙伴叫为3,…,这不就是我们熟悉的自然数吗。
通过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已经能从直观上理解皮亚诺公理了。当然,这样的集合肯定不止这一个,我可以建微信群,你也可以建微信群,他也可以建微信群,每一个这样的微信群,其实都是一个自然数集合。甚至你还可以举出自己构造的一些其它的例子来,所以理论上自然数集是有无穷多个的。但是这些集合彼此之间又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就不把它们做区分了,通通称为自然数集,一个自然数集中的每一个元素就称为一个自然数。
在这无数多个自然数集中,有一个最简单的自然数集,就是我们在中学时学的那个自然数集:
N={1,2,3,4,5,…,}
所以我们学的自然数,只是自然数的一个特例。这种说法听起来非常奇怪,但其实在数学上这种处理方法非常常见。它的核心就是所谓的等价关系(equivalent relation)和同构(isomorphism)。
4.”实无限”和“潜无限”
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吗?不,远远没有。
敏锐的同学们估计已经想到了,既然每个成员都要拉一名新人进来,这样一来就没完没了了,微信群永远也灌不满,我们还能把这个微信群本身当成一个集合吗?这就涉及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实无限”和“潜无限”。
“实无限”和“潜无限”是人们对于无限这个概念的两种观念。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在历史上第一次对二者进行了区分。
简单来说,“潜无限”认为,无限是一个无穷无尽,永恒延续的过程,由于它永远无法完成,因此不能被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而“实无限”与之相反,认为实现是一个完成了的实体,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
这其实就触及了我们刚才的问题,一个包含了无限多个成员的微信群,究竟是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微信群。很显然,在皮亚诺公理中,我们实际上是把包含无限元素的集合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因此现代数学实际上是建立在“实无限”的观念之上的。
接受了“实无限”的观念,也就可以接受自然数这个概念了。
当然这对整个数学大厦来讲,还仅仅只是个开始,我们定义完自然数,还要在此基础上定义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复数等等一系列概念,这一过程也是无比艰辛的,凝聚了两千年来人类的智慧。但同时也反映出,数学是一个非常严谨的逻辑体系,任何想要学好数学的人,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 本文分类:知识大全
- 本文标签:无
- 浏览次数:81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23 13:48:23
- 本文链接:http://www.liekang.com/284989.html
- 上一篇 > 花木兰的简介和事迹
- 下一篇 > 下水管道 与卫生间窗零距离,选用双面瓷砖包下水管,既美观又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