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即公元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驾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年仅19岁。几个小时过后,慈禧太后把年仅三岁半的载湉选为皇位接班人,并定年号为光绪。那么,慈禧为什么要选择立载湉为皇帝呢?
同、光二帝简介
同治皇帝本名爱新觉罗·载淳,生父是道光帝第四子爱新觉罗·奕詝,也就是咸丰皇帝。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本名爱新觉罗·载淳,生父是道光帝第七子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生母是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太后的亲妹妹。也就是说同治皇帝和咸丰皇帝不仅是堂兄弟同时还是表兄弟。
同治帝朝服画像
承继大统
同治皇帝的逝世对已经是满目疮痍的大清王朝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打击。因为自大清建国以来清王朝头一次遇到了皇帝无子继承皇位的尴尬处境。在同治帝驾崩两小时后,清廷中央在养心殿西暖阁召开了事关清朝国运的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除了慈禧太后外,还有军机大臣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等一些中枢大臣。由于同治皇帝无子嗣,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他在宗室里过继一个儿子,并由嗣子继承皇位。而按照中国宗法惯例,首先应该考虑立亲兄弟之子为嗣。次之,则是立堂兄弟之子为嗣。要是这两个条件均不满足则要尽量选血缘关系相近的孩子立为嗣子。
光绪帝朝服画像
但是咸丰皇帝只有同治一个儿子,也就是说同治的死不仅代表他自己绝户,也代表着他爸咸丰帝绝户。为此,给同治皇帝立嗣不得不把眼光放在他堂兄弟的儿子上。此时,同治皇帝的堂兄弟中只有道光帝长子奕纬的儿子载治有子嗣,且有两个,一个叫做溥侃、另一个叫做溥伦。其中,溥侃五岁、溥伦刚满月。当时,就有人提议要在溥侃和溥伦二人中选一个为同治帝立嗣子。但立马就遭到了道光帝第五子惇亲王奕誴的反对,他说了四个字:“疏属不可(血脉疏远不能立为嗣子)”。原来,奕纬死的时候并无子嗣,咸丰上台后,不忍心看到大哥就此绝户,于是在皇族中选择了载治过继给奕纬做儿子。因此,载治名为奕纬的儿子,实则在血统上并不是,且载治原来的宗室并不属于道光皇帝后代,属远支宗室,其儿子就更无资格继承皇位。
同治与溥侃、溥伦关系图
奕誴说罢,王公大臣都表示肯定。此时慈禧抓住时机地表示:“溥字辈无当立者。”并暗示希望以后能垂帘听政,然而军机大臣们表示要立年长者为君,并为统领军机处的恭亲王奕訢的儿子载澂争取机会。而权倾朝野的奕訢已经成为慈禧在实现大权独揽路上的绊脚石,因此,慈禧不可能同意载澂继承皇位,最后,慈禧太后以载澂是不成器的纨绔子弟为由,将他踢出了“皇位争夺赛”。为了自己以后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慈禧最终选择了年仅三岁半的载湉为嗣君。过继给咸丰皇帝,继承大统。
慈禧相
显而易见的用意
朝中大臣对于慈禧选择载湉为帝的用意大都不言而喻,心中虽有不满,但迫于慈禧的淫威不得不屈服于她。慈禧选择载湉为帝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载湉年龄小,可以使自己垂帘听政、大权在握。而且慈禧相信经过自己长年淫威的压迫,即使载湉长大成人,仍然不过是自己的傀儡而已,丝毫不会影响自己独揽朝政大权。
奕譞相
其次,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慈禧和载湉的特殊关系。载湉不仅是慈禧的侄子,同时还是慈禧的外甥。就凭这种特殊关系,慈禧就能将载湉列为自己的首要人选。此外,载湉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并不像恭亲王奕訢那样权倾朝野。相对而言,奕譞威胁慈禧的统治地位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另外,奕譞为人谨慎、权利欲并不高,往往追求明哲保身。这点在载湉登基后他上书请求辞去一切职务能看出。
奕訢相
总而言之,慈禧选择光绪只是出于维护其统治地位的考虑。光绪只是她通往权力巅峰路上的一颗棋子。但我认为慈禧能做出这一决定并不是完全地在于人为,天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当时的清朝皇族近支宗室人丁兴旺的话,慈禧想要选择光绪的阻力将会更大,甚至他最终并不能继承皇位。
- 本文分类:知识大全
- 本文标签:无
- 浏览次数:73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2-03 11:48:23
- 本文链接:http://www.liekang.com/287245.html
- 上一篇 > 刘邦的谋士有谁?你知道吗?
- 下一篇 > 磁悬浮的简单悬浮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