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传《旧唐书》今译

卢照邻传《旧唐书》今译

卢照邻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上·卢照邻条:

卢照邻,字升之,幽州①范阳人②也。年十余岁,就曹宪③、王义方④授《苍》⑤、《雅》⑥及经史,博学善属文。初授邓王⑦府典签⑧,王甚爱重之,曾谓群官曰:“此即寡人相如也。”后拜新都尉⑨。因染风疾⑩去官,处太白山⑪中,以服饵⑫为事。后疾转笃,徙居阳翟⑬之具茨山⑭,著《释疾文》、《五悲》等诵。颇有骚人之风,甚为文士所重。照邻既沉痼挛废⑮,不堪其苦,尝与亲属执别,遂自投颍水⑯而死,时年四十。文集二十卷。

卢照邻传《旧唐书》今译

四库全书影印版 旧唐书

卢照邻传《旧唐书》今译

四库全书影印版 旧唐书

译文:

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士。十多岁的时候,先后拜师当时著名的文字学家曹宪、著名的教育学家王义方,学习词汇《三苍》、《尔雅》和经史典学,知识渊博同时也非常擅长写文章。

刚开始做官的时候,就做了邓王府负责起草文书的典签,邓王特别器重卢照邻的学识,对他照顾有佳,曾经对身边的人说,“卢照邻就是我的司马相如呀!”后来又去益州新都做了县尉。

由于卢照邻感染了风疾辞去了官职,搬迁到了太白山下居住,整日以服食丹药延续生命。当病情再次加重的时候,卢照邻又迁移到阳翟(今河南禹州)的具茨山下,在那里写出了《释疾文》、《五悲》等文赋。

卢照邻的文章别有忧愁失意的风格,被当时的文人们所看重。因为长久的风疾折磨,卢照邻的四肢渐渐失去了自由活动的能力,难以治愈的疾病让他承受不了生活不便的痛苦,卢照邻坚决的辞别了亲人,在颍水(颍河)里跳河自杀,当时的他只有四十岁。

留在世上的文集有二十卷。

【注】

① 幽州:幽州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北京、河北北部和辽宁一带。唐时幽州为经略基地和军事防守重镇,为北方的贸易中心之一,促进汉族与北部游牧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 范阳:今为涿州市,古称涿鹿、涿邑、涿郡、范阳、涿州路、涿县。河北省保定市代管县级市。古有“幽燕沃壤”, “督亢膏腴”之称。

【引】范阳卢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士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汉时期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后,定居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曹魏时置范阳郡而涿县属之,后世遂称“范阳涿人”(即范阳卢氏由来)。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孝文帝时跻身“卢崔郑王”四姓高门,有“北州冠族”之称,北魏分裂后,卢靖三子分别担任西魏、北齐、北周三国帝师,唐代时位列七姓十家,出宰相八人,与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并称为“崔卢”,仍被视为一流门第。

③ 曹宪:(约541-645年),扬州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人。隋唐学者、文字学家。善于文字训诂,撰《桂苑珠丛》《广雅》《古今字图杂录》。唐太宗时期,征为弘文馆学士,年老不赴,拜朝散大夫,积极研究《昭明文选》。在家乡扬州专心教书育人,教授弟子至数百之众。所撰《文选音义》,为当时所重。

④ 王义方: (615~669年) 字景贤,泗州涟水(今江苏涟水县)人。唐代著名忠臣和教育家,是开创海南学校教育第一人。自幼丧父,侍奉母亲非常恭谨,他饱读诗书,通晓四书五经。其官位不显,却名登国史,《旧唐书》、《新唐书》中均载他的其传记。清正廉洁,得宰相魏征器重,著《笔海》《文集》各10卷。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王义方改授洹水县(今河北魏县)县丞,照邻从业二三载。

⑤ 苍:《三苍》汉语词汇,书籍名,为秦李斯《苍颉》七章、赵高《爰历》六章、胡毋敬《博学》七章的合称。秦统一文字之后介绍小篆楷范的字书,汉代合此三书为一,断六十字为一章,统称为《苍颉篇》,亦称为《三苍》。该书凡五十五章,计3300字,小篆的常用字已大略具备。

⑥ 雅:《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尔”为“近”,“雅”是“正”,尔雅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意为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汉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尔雅》全书收录4300多个词语按义类编排,计2091个条目 ,是中国辞书之祖。本20篇,现存19篇。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先秦各地的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19篇。

【引】训诂学,是研究中国传统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它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 。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 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 最早见于西汉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诂”、“训”、 “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⑦ 邓王:李元裕,唐高祖李渊第十七子,唐太宗李世民异母弟,母崔嫔。贞观五年(631年)封郐王,贞观十一年(637年)徙封邓王。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居邓州(今河南邓县一带)。李元裕曾五任邓州刺史,迁兖州都督。好儒学,善与人谈儒家经典哲理。太宗时,家居邓州,家藏书籍有12车,著名诗人卢照邻早年曾在邓王府中典签,掌书册簿疏,多读他的藏书,并称“略能记忆”。卒谥康。

⑧ 典签:官名,唐代诸王府亦设典签,仅掌表启书疏,宣行教命,宋废。类似于文字秘书。

⑨ 新都尉:新都为唐置新都县,隶属益州。古蜀国开明氏都。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二十里军屯乡清白江边。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蜀志》:“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尉:县尉是唐代县级政府中的重要官员。唐代县级政府行政机构中,县令是长官,负责统筹全县之政务;县丞是副长官,辅佐县令行政;主簿是勾检官,负责勾检文书,监督县政;而具体负责执行办事的就是县尉。其职掌包括行政、司法、财政等各个方面,是具体负责庶务的官员。

⑩ 风疾:指风痹﹑半身不遂等症。从其诗文中反应,当为全身疼痛,行动不便。可能是中风和风湿病综合症。

⑪ 太白山:太白山,秦岭山脉最高峰。跨陕西省太白县、眉县、周至县三县,主峰拔仙台在太白县境内东部,海拔3771.2米。此山物产丰富,有药山之称,为避暑胜地。

⑫ 服饵:一般指服食。服食,道教修炼方式。道教修炼方式(丹药和草木药),以求长生。唐代,外丹术大盛,服食丹药者众多,因草木药大多加入丹药烧炼。

⑬ 阳翟:中国古代地名,在今河南禹州,上古时河南地区尚属热带气候,处处欣欣向荣、色彩斑斓缤纷,故称为“阳翟”。

⑭ 具茨山:位于河南省中部禹州市、新郑市、新密市三市交界处,属于伏牛山余脉,具茨山绵延40余公里。亦为唐时修炼之地。

⑮ 沉痼[chén gù],历时较久,顽固难治的病。挛废[luán fèi],风瘫,四肢萎弱无力。

⑯ 颍河,古称颍水,属淮河的支流。文中约为现禹州具茨山下,颍河段。

  • 本文分类:知识大全
  • 本文标签:无
  • 浏览次数:58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2-06 20:56:30
  • 本文链接:http://www.liekang.com/288091.html
  • 上一篇 > 炖肉的家常做法分享,肉烂味香不油腻
  • 下一篇 > 你知道福临是谁吗?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立即删除。本文作者:小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ehen.com/439797.html
(0)
小稿的头像小稿
上一篇 2024年8月12日 下午10:10
下一篇 2024年8月12日 下午10: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