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的典故从何而来?
秦朝末年,繁刑重赋、苛捐杂税、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终于各路英雄起而反之,其中就有刘邦和项羽。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刘邦。
关中是兵家要地,十三朝古都就在这其中
汉高祖刘邦还未称帝之时,率领大军攻入关中(今陕西中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入主咸阳(秦国的都城),随后召集各县父老、乡亲豪杰说了下面一段话。
各位父老乡亲,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你们害苦了,现在我是大王了,把这些全都废除,在此我郑重地和你们约法三章:
第一,杀人者偿命;
第二,伤人者要受刑事处罚;
第三,盗窃者也要判罪。
在场的众人都表示非常支持。紧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这约法三章。
百姓们听了,更是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支持和信任,最后夺得天下,建立王朝,中国历史由秦入汉。
这就是“约法三章”的来历,被后人流传至今。
刘邦与民众约法三章
那么这个流传两千年的成语带给我什么启示呢?
读史使人明智,我也比较关注历史故事中与人性、管理相关的东西,重温历史,总是有新的收获。以下三点是我的感悟。
第一,约法三章的精神是抓住重点
自古以来,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从错综复杂的事情当中抓住要领的能力,这是一种领导必备的才能。
凡事分清轻重缓急,知道什么是“本”,什么是“末”,这基本上也是我们现代人做事必备的基本功了。
提纲挈领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一张乱七八糟的渔网,你只要找到并抓住渔网的总绳,一把就可以提起来。
秦末那么多严刑苛政,刘邦别的不提,仅提出了三样,为什么?
因为这是最重要的三点,并不是治理国家最后真的就是依靠这三点刑法。
把最重要的指出来,农民也就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样更容易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社会氛围。
简而言之,就是被管理者知道了怎么跟管理者配合了,那这个事情就容易做了。
提纲挈领犹如抓住渔网的总绳
第二,约法三章是人性化管理
什么是人性化呢,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他所想,解他所忧,他心存感激自然会用心做事。
-
关于人性首先,人性喜欢简单明了
你想想刘邦如果也准备了长篇大论,去跟农民逐一宣布,那会有人听他的吗,这岂不是跟秦朝有何区别?即使有人听他的,那也记不住长篇大论啊。
刘邦能够约法三章,化繁为简,农民容易记忆,相互传道,也更容易执行。
这也是我们日常当中要注意的点。开会发言最好不要超过三点,布置任务也不可以一股脑儿全部丢下去,做演讲要点不宜过多,这是人性喜欢简单明了的需求。
简单更加舒适
-
关于人性其次,想他人心中之所想,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大秦的严刑之下,民众臣子生怕说错话、看不改看的书、做不该做的事,因为谁也不知道怎么就变成犯罪的事实了,这让举国的臣民整天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担惊受怕,内心不得安宁。
刘邦正是想到了这些,解民众心中所忧,还民众以自由,自然的结果也就是深得人心,百姓更是取出牛羊,箪食壶浆,慰劳刘邦的***。这世上就没有比民心更坚固的长城了。
员工工作很懒散,总是不用心,催一步动一步,为什么?因为管理者没有抓住员工的心!
第三,约法三章是提前预防而不是事后救火
约法三章,提前约定,也是我们现在用这个成语最广泛的地方了。什么事情,我们提前说好,到时候你要是犯错了,我照章办事,你也就无话可说。
这也是我们现代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点。多数不好的事情,通常是有苗头的,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点,防微杜渐,提前预防后面不可收拾的场面。
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我们在犯错误以后,通常会找的一个理由就是:你又没说,我怎么知道不能这样做呢?
着火容易救火难,所以在企业管理中能够约法三章提前告知不可逾越的红线等,下面的员工自然也就能够自己掂量轻重,不至于等到东窗事发时,再来救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hangza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