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古以来,就是“仁心仁术”的象征,所以才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对于医生这个职业,虽然在古代地位不是很高,但是在民间却是对医者“感恩戴德”,很多家庭的孩子要是无缘科举,就会把学医作为孩子的第一备选,除非孩子十分不愿意。也就是说,在古代,无缘仕途的人,大多数都会把学医作为仕途的延续。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从古至今,对医生的称呼,才别有韵味。
郎中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对中医医生的称呼有很多种,不过,最常见的有两种,也就是北方常叫的“大夫”,南方常叫的“郎中”。“大夫”和“郎中”这两种称呼,其实最早是一种官名,并不是一开始医生就有这样的称呼。现代很多人称所有医生都叫“大夫”,其实大夫在古代是专指“中医”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
这还得从中国传统文化说起。早在春秋时期的《国语》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这就是秦汉以前,中医在史学家心目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医生”与“宰相”可以并举。
大夫,最初是一种地位***的官员
在古代诸侯国里,君主之下设置的有“卿、大夫、士”三种级别,而秦汉以来,大夫虽然地位有所下降,但依然属于高阶范围,比如御史大夫、光禄大夫。
为什么古代中医被称为大夫?
其实这与宋代重视医药有关系,宋徽宗年间,在重订官阶的时候,在医官中设置了“大夫”官阶,于是中医医生被称为大夫就正式开始了。不过这种叫法只在北方流行,而且医生的“大夫”与文武官员的“大夫”的读音不一样,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 dài,而不读 d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hangza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