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而经典的影视剧作品常常能够对历史人物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进行重塑,或美化或丑化。
但我们要知道,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影视剧中的人物往往来源于历史,但却在编剧和导演的手下有了一定的提炼和改变。
最为经典的一个例子,大概就是那部妇孺皆知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了。
张国立老师扮演的纪晓岚和王刚老师扮演的和珅在电视里插科打诨,幽默诙谐又不乏智慧,甚至和乾隆皇帝和亲如密友,给无数老百姓带来了茶余饭后的欢乐时光。
但在影视剧之外,我们要知道,历史上的人物往往是更加复杂而鲜活的存在,更何况他们三人身处朝堂,自然掺杂了更加复杂的人情利害关系。毕竟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王朝,他们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身份就导致了他们难以拥有这样纯粹而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是难以实现的。
乾隆皇帝是一国之君,手握生杀大权;和珅有大才大智慧,但却背负着“天下第一贪”这样的骂名;而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呢?
在朝堂上,他的地位远远难以和乾隆、和珅比肩。和他们相比,真实的纪晓岚身上既有着升斗小民的食色之性,也有着为官者的狡黠。没那么体面,没那么崇高,但也没那么不堪。
食色性也纪晓岚
电视剧中张国立老师扮演的纪晓岚形象是相貌堂堂,口齿伶俐之人。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历史上的纪晓岚有口吃的毛病,他的好友曾经描述他“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
除此以外,他的相貌也并非俊朗之人,而且还是个近视眼。有史料记载:“(乾隆用人)颇以貌取,文达(即纪晓岚)貌寝短视,且江北人,故不为纯帝(即乾隆)所喜。”
也由此可见,我们的纪晓岚和乾隆皇帝之前的关系可能君臣之间公事公办的忌惮、乖顺、服从会更多一些。而除了口吃和相貌不佳之外,纪晓岚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并且爱好美色。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纪晓岚生平从来不吃谷物和面食等主食,或者只是偶尔吃一顿,米饭则是从来没有吃过,喝茶的时候往往只是配上十盘猪肉。由此可见,纪晓岚是***忠诚于自己的口舌之欲的。
而在采蘅之的《虫鸣漫录》中,曾描述纪晓岚的生活频率***,说他“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私德”领域,我们可以从中看见纪晓岚其人的性情喜好,并不能作为对他独立人格的评判。毕竟孟子也曾言,“食色性也。”
而在纪晓岚这些令人大跌眼镜的的个人形象与习惯之外,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历史中的纪晓岚仍然是有才华的。
纪晓岚迟到的人生高光时刻
和25岁便做了御前侍卫的和珅不同,纪晓岚虽然有才华,但是他成功的时间却较晚一些。
纪晓岚的才华体现在他17岁时应童子试就成为了秀才;24岁在乡试中拔得了头筹;31岁时方中了进士,是当时廷试二甲第四名,被赐进士出身,并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也就是类似于文学侍臣的身份。
作为大清王朝时期的汉人,纪晓岚确确实实依靠自己的学习能力实现了阶级的跃升,这是非常难得的。
在他任职期间,主要负责为国家修攥史书。而他人生真正的高光时刻,则是《四库全书》的编撰。
乾隆三十七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开始注重文治教化,从而将古籍整理编纂的工作提上了日程。
他让军机大臣挑选了一批翰林官员开始专门负责编纂《四库全书》。纪晓岚就是在这个时候,在他的老师刘统勋的极力推荐下,担任了此次编撰工作的总纂官。
既是出于对举荐他的恩师的尊敬,也是出于学者担当,纪晓岚倾尽才华,全身心投入了《四库全书》的编撰之中。也通过这件事,得到了乾隆帝对他才干的高度赏识,从而被补为翰林院侍读。
《四库全书》的编纂历时整整13年,前后共有360余位高官参与其中,是一项极为浩繁的工程,但是功在千秋,素有“千占巨制、文化渊薮”的美称。
而纪晓岚的名字也和这套鸿篇巨制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从而真正成就了纪晓岚其人在历史和仕途上的盛名。
纪晓岚的人生智慧
而能够名留青史,能够真正实现阶级跃升的人,除了才华,必定也有着一定的人生智慧。纪晓岚的人生智慧,大概就是一种柔软而***韧性的人生哲学。
纪晓岚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的,在他做官时期,因为给自己担任两淮盐政的亲戚卢见增通风报信,告知他朝廷要派人下来查盐巴亏空,而遭人举报,导致了乾隆震怒,一同将两人革职并且发配边疆。
就是在受苦受难的期间,纪晓岚居然写下了后来同样流传后世的《阅微草堂笔记》。他用自己的才华消解了苦难,用豁达的态度改写了风云,颇有几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智慧。
而不得不说的是,在给亲戚通风报信的方式上,也体现了几分纪晓岚的狡黠。
纪晓岚因为担心纸质文字的通报会留下证据,就采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在一个大大的空信封中,装了一点点茶叶,一点点盐巴,一同寄给卢见曾,暗示“亏空”一事。
从这件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那样机敏聪慧形象的影子。
或许真实的纪晓岚远不如电视剧中那样***,正面积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历史之中这位真实的纪晓岚,同样是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
纪晓岚曾经给他的儿孙留下了一些人生教训,有短短二十个字:“贫莫断书香,富莫入盐行;贱莫做奴役,贵莫贪贿赃。”细细揣摩,不难发现这四句话也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hangza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