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谁建的(蒙括——长城的建造者)
蒙括,一个名字,一段传奇,一位秦国的英勇名将。他的生平事迹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千钧一发的危机,以及深邃的思考。他的故事,是秦国统一六国、安定边疆的宏大史诗中的一幕,也是人性勇气与智慧的独特展现。
蒙括的祖上是齐国人,后来投靠了秦昭王,为秦国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蒙括的父亲蒙武为秦始皇攻破楚国,生擒了楚王,这样的家世使得蒙括在秦国的地位非常显赫。秦始皇对蒙氏家族的信任和重用,使得蒙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成为了秦朝的重要人物。
公元前221年,蒙括率领大军攻破了齐国,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然而,就在他们欢庆胜利的时候,秦国的北部边境却传来了凶信。强悍的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频繁南侵,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边疆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匈奴的侵略,蒙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主动请战。他率领三十万能征惯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经过几天的调查,蒙括发现匈奴虽然勇猛,但军事素养并不高,他们作战时只知横冲直撞,乱砍乱杀。相比之下,久经战阵的秦军战斗力远在他们之上。
蒙括略施小计,设了几次埋伏,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丢盔弃甲。几次大战役下来,匈奴的主力几乎被全歼,吓得匈奴单于退避七百余里,十几年不敢南下入侵。蒙括的胜利,解除了对秦朝的威胁,边疆的人民终于可以安居乐业。
然而,蒙括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匈奴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为了防止匈奴卷土重来,秦始皇命令蒙括把秦、燕、赵旧有的防御城墙连接起来,增高加固。蒙括带领三十万大军和几十万劳工,经历了十几年沐风栉雨、披星戴月的辛劳,终于把一座雄伟坚固的长城修好。这座举世闻名的长城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鲜血和白骨之上的。
蒙括的功勋使秦始皇对他更加宠信。他的弟弟蒙毅也因为精通法律而被封为上卿。两人权倾朝野,无人敢同他们作对。然而,秦始皇一死,情况就变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扶苏力劝反被贬到边关协助蒙恬守卫边疆。尽管如此,蒙恬仍告诉他要安心协助自己训练军队,保卫秦国安定的屏障。
在秦始皇死前留下的遗诏中,他让扶苏继位。而这也意味着蒙恬和蒙毅的命运将发生改变。他们的权力将被削弱,他们的地位将不再如以往那般显赫。然而,对于这些个人的得失荣辱,蒙括并未在意。他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保持国家的稳定与繁荣。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英勇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荣誉而战,更是为了国家、人民的福祉而奋斗终身。
在历史的长河中,蒙括的名字或许并不显眼,但他的英勇事迹和他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一位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