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老年人上医院、逛公园都不再“手忙脚乱”了。为帮助老年人越过“数字鸿沟”,本市医院、公园等窗口单位响应“两条腿走路”的号召,保留或开辟了老年通道、人工窗口等传统服务方式,让老人不用扫码、不用预约就能办事。记者走访发现,有的单位虽然推出了助老措施,却因为不够贴心,离方便老人“还差一步”。
为方便老年人出行、办事,本市许多地方设置了人工通道。然而,有的人工通道并不方便。
日前,第十一届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在农业展览馆举行。开幕当日,前来逛展会的老人在门口排起了队。凛冽的寒风中,四五位老人拿出手机,试图找到进门的“密码”。原来,农展馆采用了人脸识别的门禁,参观者需要先扫码预约参观,然后上传自己的大头照,门禁才能开启。
又是扫码又是上传照片,超出了不少老人对手机的应用水平。在门口保安的指导下,老人们在手机上点来点去,手一会儿就冻僵了。这时有一位老人问道,“我有老年证行不行?”结果出人意料,保安将这位老人引到一张桌子前,测量体温,登记姓名和身份证号后便“放行”了。原来,人工通道就在人脸识别通道旁边。记者看到,这个人工通道没有任何指示标识。
“天儿冷倒没什么,主要是老年人手机操作不熟练,而且手机的性能一般也不太好。”67岁的郝大爷说,人工窗口、老年通道应该设置醒目的标识,这样才能把好事办好。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虽然有的单位推出了助老措施,但因提示不明显,老人照样无法享受便利服务。
今年9月,首都图书馆发出通知,规定老年人可以免预约,直接用身份证、老年证登记入馆。通知发出已近三个月,一些读者对这条“贴心提示”并不知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首都图书馆门前的通知上,记者找到了答案。通知上明确规定,“年龄在60周岁(含)以上的读者,持有效身份证或老年证,可登记入馆。”但是,这则通知的字号比较“费眼神儿”,如果不是刻意找,很难发现这条规定。在通知旁边的预约流程上,也没有提到这条规定。
“这么小的字儿,看着真费劲!”一位路过的老人摇了摇头。(记者 王琪鹏)
记者手记
助老服务也要“适老”
今年上半年,许多老人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而“寸步难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社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保留纸质凭证,设置人工窗口,开辟无健康码通道,智能服务与传统服务“两条腿走路”,老年人的“数字鸿沟”窘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然而,传统服务的回归,并不意味着“任务完成”。老年人有各式各样的需求,老年人的身体条件也不如年轻人,传统服务方式如果仅是简单恢复,其实仍不够贴心。因而,助老服务必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多考虑老年人的特点,才能真正方便老年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liek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