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情感牵绊与文化寻根(在光影中感受中国脉动)

镜头里的情感牵绊与文化寻根(在光影中感受中国脉动)




镜头里的情感牵绊与文化寻根(在光影中感受中国脉动)





外国青年安东尼与冬奥小号手一同演奏。资料图片

当外国友人走入我国城市乡野,会产生什么样的机缘和碰撞?在纪实的镜头下,最终又形成什么样的影像?在2022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中,处处皆是答案。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赞助、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一项跨文化交流项目,创办于2011年。在2022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组织和协助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青年跨越语言界限,来到中国东西南北中8省市,深入各行各业亲身体验,并用镜头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走遍中国,书写鲜活大地的影像志

2022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创作主题为“风华·风尚·风光”,旨在通过外国青年在华亲身体验和影像创作,探索中国人的风华、中国社会的风尚和中国广袤的自然风光,构建起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在广东肇庆,外国青年协同中方制片人奔赴端州、德庆等地取景拍摄,围绕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用镜头讲述一个个动人的中国故事。在湖北武汉,中外青年组成的项目小组在21天时间内,精心制作完成了10部主题纪录片与1部活动纪录短片,以司机、演员、音乐家、外卖员等多样人物的故事为镜,反映出荆楚大地的秀美山水、文化艺术以及百姓生活,展现了立体多样的武汉形象。在山东,外国青年通过结合胶州花馍、海水稻、啤酒文化、贝雕技艺等当地文化特色,用8部纪录片呈现出齐鲁大地别具魅力的地域风貌与人文情怀。既有风光旖旎的山水美景,又有独具韵味的传统风情,12个外国青年导演走入山城重庆,用镜头记录下人与乡土的深情羁绊。无论是讲述主人公杨尚奎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的《小村大爱》、记录护林员朱应喜夫妇爱山护林的《福荫》,还是聚焦扎根南川金佛山脚下的科研人员刘正宇老先生的《只此一生不够》,诸多影片用人与乡土的和谐共生描绘出山城重庆的深厚情怀和崭新画卷。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特别设置了“看冬奥”单元和“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稻米文化”单元。“看冬奥”单元中,来自韩国、尼日利亚的三位留学生通过冬奥会开幕式小号手朱德恩、绿色冬奥、冬奥志愿者等表现对象,补充北京冬奥会对外传播叙事,展现出北京冬奥会的组织有序、低碳环保和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稻米文化”单元在聚焦国内稻米文化的同时,足迹也涉及巴西、印度、日本、西班牙、马达加斯加等国家,从一颗米粒出发,揭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深入各行各业,近距离感知真实中国

2022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外国青年导演大多是在华留学生,他们来自汉语言文学、国际政治学、哲学、法学等专业,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创作队伍带来了多元化视角,在体验中国文化、挖掘选题内涵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特色。

当外国青年的脚步深入中国的城市与乡村,视线聚焦于城市与乡村中的中国人,深入探索之后,沉淀下来的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对中国人的认同和爱。短片《寻·峡》导演、来自波兰的王伊丽说:“这趟旅程非常美妙,我在路上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也聆听了一些令我难忘的故事。我很高兴看到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羚羊峡,喜欢肇庆,把这里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作为一名华裔,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郑咪达,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她而言,参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不仅是一次特别的拍摄执导经历,更是一次重要的寻根之旅。以端砚为主题,郑咪达创作出短片《原点》,她说:“我爸爸常常告诉我不要忘记根,根就是我开始的地方,所以我来到中国。这个项目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中国传承近千年的优秀文化和技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在这部讲述端砚的片子里,埋藏着我对中国特别的爱与眷恋。”

来自巴基斯坦的萨尔玛特别关注到乡村教师这一群体,希望通过短片《美育之兰》见证乡村教师的坚守和不易,让更多人关注边远山村的乡村教师这一群体。作为一名中国文化的研究者,来自博茨瓦纳的马乐闻在短片《稻之旅》中展现了她对稻米和梯田的浓厚兴趣,更由衷地表达出对中国农民智慧的敬佩和感动。

在已经完成的六十余部短片中,不同国家、不同背景青年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切身感受与认知不断释放,日新月异的建设发展,各行各业的鲜活故事,丰富多彩的百姓生活,交织演绎出今日中国的和谐交响。

以影像为媒,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2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行程过半,以中国各地城市和乡村为背景,围绕非遗传承、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城市发展等热点议题而制作的纪录片已陆续开始展映,获得了来自海内外观众与媒体的积极关注和反响。

迄今,“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已成功举办11届,共邀请91个国家813位外国青年完成了779部短片,勾勒出一幅博大丰富而又生动亲和的当代中国影像。如今,“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项目成为外国青年导演们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不仅带来了超越国界的文化交流和情感的共鸣,更为纪实内容的在地创作与海外输出提供新的可能。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肯定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在文化推广上的价值,“‘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不仅是短片创作项目,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中外青年合作的良好平台。以外国青年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良机,有利于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世界看到更多有关新时代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

“2022年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召开,斗转星移之中,中国社会迈步向前——战胜绝对贫困,建成全面小康,走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步伐越发坚定。灿烂的个体风华、繁盛的社会风尚、旖旎的自然风光,都已然成为这个崭新篇章的精彩底色。”“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项目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表示,“在这一背景下,‘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将继续组织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导演,用心灵、影像描写新时代的家国故事”。

(本报记者 牛梦笛)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立即删除。本文作者:小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ehen.com/412123.html
Like (0)
小稿的头像小稿
Previous 2024年4月24日 上午9:14
Next 2024年4月24日 上午9: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