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魏国,戍守西疆的门神,东周时衰弱,被晋献公所灭

我们熟知的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但事实上魏国在夏商周以来一直存在。西周时魏国重封,一直延续到春秋初,战国魏国是在西周魏国故地兴起来的。《左传·昭公九年》借詹桓伯的话说:“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杜预注:受此五国,为西土之长。可见魏国是周王朝西部大国,是替王室戍守边疆的西部门神,《诗经》收录魏风诗歌七篇,西周时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古籍记载武王伐纣而封,说明早在商末周初,魏国已被封西土,可能武王是出于伐纣先安定西部的需要。西周魏国的地理位置在今山西芮城县北一带,今有古魏城遗址。另《史记集解》说:“魏在晋之蒲阪河东也。”蒲阪,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也即芮城以北一带,战国时的魏国这里设有关隘。据说这里恰好是传说中舜的居住地妫汭(guī ruì),境内有妫水,所以有说法认为先周时期的魏国属妫姓。

西周魏国,戍守西疆的门神,东周时衰弱,被晋献公所灭

“魏”不见甲骨文,但我们可以从“委”和“鬼”的本义去分析,“委”的甲骨文有“禾穗”,农妇低头弯腰正在忙碌,是远古部落族人一副农忙的场景;“鬼”是带着面具舞蹈,跟祭祀有关。农业是人类生存之本,部落的兴旺,族人的生命都依仗农业为支柱,而对天神的祭祀才能保证风调风顺,获得丰收。古代农业、祭祀是关系到部落存亡的大事,后来部落发展成邦国后变成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那是因为国与国之间有了争伐和掠夺,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的唯一法器当然靠军事。一个部落没有自然灾害,收成稳定,百姓富裕,部落就安定。总之,魏含有“强大、威武”的意思,一个部族,一个姓氏的强大离不开农业经济的发达,可见早期魏部族是个兴旺发达的部族,后来演变成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依赖。

西周魏国,戍守西疆的门神,东周时衰弱,被晋献公所灭

西周魏国不见史载,春秋初期的魏国与邻国芮国的政治紧密相联。《左传·桓公三年》载:“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前709年,芮国国内发生了一场政变,当时芮国太后芮姜执政,国君芮伯万因宠幸佞臣,遭到太后党的抵制,芮伯党争失败,逃往魏国政治避难,魏国对他非常友好,腾出地盘给他居住。但不知为什么,魏国接纳芮伯万后的第二年遭到了虢国和周王的反对。据《竹书纪年》载:“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周天子派兵在虢国的协助下围攻魏国,目的是索取芮伯万,但估计没有成功。同年,秦国打起了芮国的主意,《左传·桓公四年》载:“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秦师伐芮,败退,史官说这是秦人小看了芮国的缘故。随后,秦国改变策略,将目光投向寄在魏国的芮伯万。秦师以周天子的名义联合王师围攻魏国,俘走了芮伯万,秦国带走芮国国君当然是用以要挟当政的芮国太后芮姜。

西周魏国,戍守西疆的门神,东周时衰弱,被晋献公所灭

《毛诗序》说:“魏地陿隘。”可见春秋时期的魏国早已不见西周时的风光,国土也越缩越小。这一方面来自东周时代王道渐失,纲常败坏;一方面源于弱肉强食,许多小国难以承受时代的变革洗礼,甘愿在郁郁不得志中颓废沉沦,今朝有酒今朝醉。郑玄《毛诗·魏譜》中有“魏君啬且褊急,而国日削”等记载,是说魏君气量狭小,性格偏激,导致魏国世风日下,国力渐衰,亡国已是迟早的事。《史记·魏世家》载:“晋献公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魏封毕万,为大夫。”晋献公灭亡魏国,因毕万功勋着著,便将魏地作为他的采邑。当时晋国太史卜偃就说:“毕万后裔必兴,万,满数也,魏,大名也。”果然言中,两百多年后,魏邑从晋国中分裂出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 本文分类:知识大全
  • 本文标签:无
  • 浏览次数:9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09 19:20:14
  • 本文链接:http://www.liekang.com/282120.html
  • 上一篇 > 两种烤箱烤整根香蕉做法,一样的软糯香甜,超好吃
  • 下一篇 > iphone不开免提听不到对方声音 ?看我如何轻松解决故障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立即删除。本文作者:小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ehen.com/426536.html
Like (0)
小稿的头像小稿
Previous 2024年8月11日 下午7:49
Next 2024年8月11日 下午7: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