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玉的方法 验玉石的灯叫什么灯

很多人都喜欢收藏玉石,而在古代玉器收藏过程中,真伪鉴定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重要环节,因为造假的人实在太多。那么验玉的方法有哪些?验玉石的灯叫什么灯?

验玉的方法

简单来说,古代玉器的鉴定方法可以总结归纳为五个字,即:料、工、型、纹、沁。

“料”即玉石原料。

玉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用玉石原料具有各自不同的时代特点。

如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所用玉料多以岫岩玉为主;而战汉时期的玉器,大多采用和田玉料。

事实上自商代以后,古代玉器所用玉料多以和田玉为主。

这里所说的和田玉,是指产自我国新彊的和田玉,也就是玉石界普遍认可的“狭义和田玉”。

相对于“狭义和田玉”而言,还有一种“广义和田玉”,是指按照现代和田玉命名标准,只要矿物成分是以透闪石为主的玉石,不论产地都可以叫做和田玉。

这其中包括:俄罗斯玉、青海玉、韩国玉以及加拿大玉等等。

这些“广义和田玉”虽然主要矿物成分同样是以透闪石为主,但其玉石质地却和新彊和田玉有着显著的区别,最明显之处在于其玉质不及新彊和田玉优秀。

最重要的是,这些“广义和田玉”的开采和使用历史,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出现,因此如果能准确判断出玉器原料并非新彊和田玉,而是上述新兴的“广义和田玉”,那么这件玉器从原料上就能充分说明并非古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玉器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玉器原料属于“地方玉”。

所谓“地方玉”是指除新彊和田玉之外的其他产地的玉石,如岫岩玉、南阳玉、蓝田玉等等。

但古代玉器制作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即“好料配好工”,也就是说做工精湛的古玉,大多采用新彊和田玉料,因其玉质出众且稀少珍贵,自古以来古人就有将新彊和田玉称为“真玉”之说。

因此在鉴定古玉之初,首先可以从玉石原料上进行初步判断。

“工”是指雕工。

古玉鉴定历来重视“微痕学”的鉴定方法。

古代玉器是完全依靠人力工具加工制作的。

现代电动工具和古代人力工具的雕琢痕迹有着明显的不同。

现代电动工具的特点是转速极高,因此在雕琢玉器时所产生的痕迹明显区别于古代的人力工具。

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玉工艺也存在各自的特点。

如红山文化玉器制作过程中,刮磨工艺的运用就非常普及,因此红山玉器的表面因刮磨而产生了独特的瓦沟纹;

夏商周时期治玉,青铜砣机成为主要的琢玉工具,双勾碾法、一面坡法的雕琢工艺渐成主流;

战国时期由于铁制砣具的普及应用,制玉工艺突飞猛进,造型纹饰愈加精准,透雕、镂孔得心应手,线条遒劲有力,钻孔匀称光滑,在剔地打磨和表面抛光技艺达到了很高水平,用光洁如镜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工艺特点,带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玉器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比较,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玉雕琢痕迹和治玉工具特点进行清晰的区分。

如轴、轴套、转速、同轴度、跳动、偏摆,电动陀具、非电动陀具结构特征、差别,陀具进化过程等等。

一般来说,有经验的行家都是从这几方面判断,当然,实际中还会有衍生出的一些判断窍门,这就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总结。

“型”是指造型。

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玉器具有不同的造型特征,如良渚文化玉琮,战国时期玉璧,唐代玉飞天人物,宋代玉带钩,明代子冈牌,清代玉山子等,各有其时代特征。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古玉的造型特点来对其进行时代区分。

如明清两朝虽然相隔不远,但明清龙首玉带钩从造型上就有明显的区别,明代龙首玉带钩龙首宽短,略呈方形,鼻梁下凹,双眼凸出,而清代玉带钩龙首较明代高昂,前额隆起呈瘤状,嘴宽且短,颈部弯曲度较小,并多呈弧形,给人以凶悍威猛之感。

不同历史时期的玉器造型,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和文化特征,因此熟悉和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玉器造型特点,对古玉鉴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纹”是指纹饰。

玉器上的纹饰丰富多样,不同历史时期玉器的纹饰在构图、造型及所表现的主题等方面,常常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玉器而言,纹饰是除器型之外,赖以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尽管纹饰很容易被仿造,单凭纹饰判断,是不能辨其真伪的,但还需将历代纹饰特征熟记于心,这就叫:不懂纹饰不行,唯纹是从也不行。

如古代玉器上自战国开始盛行起来的谷纹。

谷纹是指带有小尾巴的圆点,据说是用谷物种子发芽之像来祈求五谷丰登。

谷纹的名称很多,有称卧蚕纹的,也有称蝌蚪纹的。

但不同历史时期的谷纹就有不同的特点,如战国早期谷纹粒体略小,乳突尖得扎手,底部有突出“芽弯”,不仅排列密集,而且分布均匀很有规律。

战国后期的谷纹多以阴线砣琢,圆转流利浑然而多见毛道痕,总体手感平滑、无凸凹起伏。

汉代谷纹承袭战国中期风格,谷粒多呈半球乳突状,抚之无明显咯扎刺手之感。在细微之地、砣轮难及处,常以桯钻打洼,地子上,时常可见涡旋痕迹。

古代玉器上的纹饰,可以反映出玉器不同的制作时期,如果一件具有典型战国造型的玉器上出现了唐代纹饰,那么这件玉器的真伪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因此通过对玉器纹饰的鉴别断代,是古玉鉴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沁”是指沁色。

沁色是指玉器在特定环境中与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质长期接触,自然产生的水或矿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

沁色通常是一块古玉的重要鉴定标准。

由于玉是一种非均质的矿物集合体,本身就存在着密度、硬度上的差异,又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受到内应力的作用,再加上人工琢制过程中形成的砣痕锯迹,以及在未加成器之前即已存在的一些肉眼难见的绺裂和玉质本身的老化。

综合这些因素,玉器被周围其它物质的渗透侵蚀,发生外观上的色变甚至质变。这种非原生玉质本身所有的次生变化,就是“沁”。而其表现出来的色变和风化侵蚀痕迹,我们称为“沁相”。

尽管对于玉器而言,沁相本身是一种瑕疵和缺陷,但同时又是一种经历沧海桑田的外观标志,是鉴别古玉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沁色,行话讲:来得明白,去得明白。

来得明白,即是古玉受沁,必从砣痕、绺裂及玉质本身疏松处开始沁入。

去得明白,是指沁色与原玉质色之间要有交待,不会在砣槽处戛然而止。

沁色分为多种,黑色沁称水银沁;受到石灰沁入的叫石灰沁,严重的称为鸡骨白;无色带小孔的,称为沙坑沁;浅黄色中带有小孔的称为土沁;带有绿色沁色的称为铜绿沁等。

验玉石的灯叫什么灯

看玉石的灯是强光手电筒。

灯光下看玉,如果灯光太强,玉石反射的光也强,灯光较暗,玉石的反射光也会灰暗。如果灯光偏色,玉石本身的白度也会大受影响,一块玉石泛冷光,但若灯光偏暖黄,玉就是偏暖调了,本来没有泛黄的玉也抹上了蒙蒙的淡黄之色。所以为什么说“灯下不看玉”就是这个道理了。

其实,灯下,阳光下,打灯都可看玉,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在自然光下对玉石进行观察,自然光能够真实地反映玉石的玉质情况,主要包括玉石的白度,光泽,皮色,毛孔等。阳光下的玉石,不仅更直观清晰地看到表面的一些明瑕,甚至某些角度能看到玉石的内部结构,结构较明显的,肉眼在光线下也能看到。

以上就是验玉的方法 验玉石的灯叫什么灯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玉石相关内容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本站!

本文由作者:jinghui 整理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angchou.com/60153.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立即删除。本文作者:小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ehen.com/63088.html
Like (0)
小晶的头像小晶
Previous 2023年9月17日 下午5:28
Next 2023年9月17日 下午5: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