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沉默不语,总是烙印着人们心底最深切的渴望:财富、权力、爱情…
今天我们便来聊聊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冠以“厄运之钻”名号的“希望蓝钻”。
究竟是厄运?还是希望?
《泰坦尼克号》中Jack和Rose浪漫的爱情故事是虚构的,但是那颗“海洋之心”在现实中却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希望蓝钻”。
提到这颗绝世蓝钻,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都是它那令人胆寒的离奇传闻。
传说任何拥有它或佩戴它的人都会遭遇不幸和悲剧。因此几个世纪以来,这颗钻石一直被人冠以厄运之钻的名号。
诅咒缘起凡尔赛宫
作为前法国王室当之无愧的传家宝,这颗钻石起初名为“法兰西之蓝”。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将它作为礼物送给自己挚爱的情妇蒙泰斯达夫人。
蒙泰斯达夫人
蒙泰斯达被钻石那炫目的光芒迷惑,疯狂地迷恋起撒旦,她用婴儿做祭祀品,用自己的裸体做祭祀神坛。1679年,这个走火入魔的女人甚至联合一批撒旦崇拜者,试图用黑魔法杀死路易十四。
蒙泰斯达祭祀现场
蒙泰斯达的计划没能实现,阴谋败露,她被终身监禁在一所修道院里,凄凉地打发余生。
路易十四则收回了“希望”钻石,几年后却在极度痛苦中死于坏疽病。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死后,钻石被交给了路易十五,而路易十五则忌惮着它的诅咒,直到1745年才小心翼翼地将它嵌在自己的金羊毛勋章上。
金羊毛勋章
但钻石仍没有放过他,传说,路易十五只戴了它一次,就在不久之后感染了天花,不治身亡。
路易十五
据说后来,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奈特也曾佩戴过这枚钻石。
玛丽王后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王室遭遇了灭顶之灾,玛丽王后被送上了断头台,结局极为凄惨。
玛丽王后被推上断头台处决
传言铺天盖地弥漫民间
法兰西覆灭后,这颗钻石也流落了民间,几经辗转,贵族霍普家族将其持有,将其改名为“希望”。
银行家霍普
可诅咒没有停止,霍普的妻子为“希望”着魔,戴着它频繁出入社交场合,花销大大超过承受能力,很快霍普便宣告破产,二人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霍普的妻子也曾声称,是“希望”毁了她的生活。
《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等几大报纸煞有其事地接连报道这颗钻石的诅咒之名,令这一说法深入人心。
诅咒之名迎来反转?
尽管被恶名笼罩,希望钻石依旧吸引着大批追随者,而在历任拥有者中,与之羁绊最深的就是美国名媛伊芙琳·麦克莱恩。
伊芙琳醉心于美酒、舞会带来的激情、并对珠宝有着难以自持的热爱。
当她买下希望钻石之时,正是其“诅咒”传说最为盛行的时期。
面对家人朋友们的劝阻,伊芙琳并不相信厄运诅咒,仍然坚定地买下这颗心爱的钻石,并戴着它组织了多场名流派对,高调宣布自己成为钻石的新主人。
在舞会上,人们时常能看见伊芙琳将希望钻石与另一颗名钻东方之星叠戴,两颗闪烁着不同光芒的硕大钻石交相辉映,衬托出了极致的奢华与动人光彩。
伊芙琳还发明了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名为“寻找希望”的派对游戏,即命人在派对上将希望钻石随意扔在某个角落,再邀请参加聚会的客人共同寻找。
不可思议的是,曾屡屡被盗贼惦记的希望钻石竟在伊芙琳手中安然无恙。
而且经过她的这番折腾,舆论对待希望钻石带来不幸的言论突然反转,《纽约时报》等媒体甚至纷纷发稿“辟谣”。
原来,“厄运之钻”的传说之所以如此盛行,其实是一些资本为了增强钻石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在背后推波助澜的成果。
加之因内含的微量元素,钻石在黑暗中会散发出红色的磷光,这一现象也助长了它的诅咒之名。
厄运之说再次燃起
然而,正当希望之钻的名声被“洗白”之时,伊芙琳的人生却毫无防备地步入了风雨之中。
先是儿子意外离世、与丈夫离异,人到中年时,又经历了丧女之痛,背上一身债务,这一系列波折令希望钻石的厄运之说再次被点燃。
人们无比确信,伊芙琳所遭遇的不幸都因这颗钻石而起。
曾经并不相信厄运诅咒的伊芙琳,最后却成了这段传说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部分。
尾声
伊芙琳去世后,这颗钻石被卖给了“钻石大王”海瑞·温斯顿,温斯顿带着“希望”在世界各地展览,通过这颗钻石募捐到一百多万美元,全部用于慈善事业。
他认为,如果“希望”钻石与诅咒有关,那么当它被用来服务于慈善公益而非满足个人贪欲时,那诅咒便不再应验。
1958年,温斯顿将“希望”捐给了华盛顿的史密斯博物馆。此后,这枚钻石再未给任何人带来伤害。
直到1982年,海瑞·温斯顿50周年纪念展上,希望蓝钻再次面世,估价已超过2.5亿美元,现在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它的故事给了世人无尽的想象,也给了许多创作者以灵感,《泰坦尼克号》就是最为经典的范本。
“希望”的归宿已经尘埃落定,无论是象征法兰西的荣光、还是带来厄运的诅咒,其实都是人们赋予钻石的意义。
而钻石只是默默接受着一切评判,在无声岁月里打磨自己的光辉。
本文地址: http://www.zengtui.com/post/15912.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