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隶属于山西省,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倚长城与大同、朔州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临太行与河北接壤,南屏石岭关与太原、阳泉、吕梁毗连,总面积2.515万平方千米。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辙,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忻府区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府区是山西省重要交通枢纽,北同蒲和京原铁路纵贯南北。是108国道重要的支撑点。
禹王洞
禹王洞又称仙人洞,相传大禹曾在此系舟疏水,留下艰辛业绩,因而久负盛名。洞内色彩斑谰,气象万千,仙气缭绕,灵光泛动,却终因“养在深闺人未识”,只能昏昏然,寂寂然,沉沉一睡便是数千年。禹王洞集惊、险、奇、美于一体,它究竟有多深,至今依然是个谜,堪称“华北第一洞”。
相传4000年前,大禹治水沿缝汾河泛舟北上时,曾系舟于此,系舟山由此而得名。禹王洞洞口海拔1768米,洞内常年恒温8—11℃,是一座天然石灰岩溶洞,盛夏之时,洞内凉气习习;隆冬季节,洞内温暖如春,实属罕见。
在禹王洞东岩脚下的一个平台上,还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叫福田寺,福田寺是金元之际大诗人元好问少年时读书的地方,由元好问读书引发的“东岩夜月”传说,成为忻府区的古八景之一,据说当年元好问在山上读书的时候,每到夜晚光线昏暗,无法读书,元好问就在福田寺的墙上画了一个月亮,而这个月亮马上就放出了明亮的光芒,他就可以借着月光读书了,从这天晚上开始,忻州人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每天晚上站在忻州古城的南门外,都可以看到高高的系舟山上有两轮皓月当空悬挂。
登临禹王洞最高处,忻州城区、定襄大地一览无余。近年来,这里的旅游开发使得景区面积不断扩大,山上山下森林茂密,鸟语花香,是忻州城区周边一处旅游的理想胜地。
奇村温泉
堪称世界四大著名温泉之一的山西奇村温泉就在奇村镇。奇村镇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距市区20公里,是忻州市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奇村镇古称温泉之乡,温泉群位于暧泉山东侧,热田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热井9眼,井深30~80米,水温43℃~72℃,涌水量每日3000m3。水质为含氡、硫化氢、硅酸盐的优质超级复合泉水。
目前,我国医学界根据温泉水质和所含微量矿物质的医疗价值及保健作用,将温泉水分为12类。第1类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氡泉,奇村温泉含氡309贝克/升,是国标氡泉110贝克/升的3倍。第3类是硫化氢泉,奇村温泉含硫化氢12.7mg/升,是国际硫化氢泉1mg/升的12倍。第8类的硅酸泉,奇村温泉含硅酸58mg/升,是国标硅酸泉8mg/升的7倍。所以温泉为一、三、八类温泉的超级复合泉。以奇村温泉水质条件、矿物质含量、医疗价值等衡量,目前世界上仅发现四处,除一处在日本外,其余三处均在我国,即:江西庐山,湖南灰汤,山西奇村。因此,奇村温泉堪称世界四大著名温泉之一,在我国北方,则只此一家。
奇村温泉疗养区现有山西干部疗养院,山西工人疗养院,三奇疗养院,山西盐业职工疗养院,军人疗养院,山西工商行政干部疗养院,金融系统疗养院,国税疗养院等20多个疗养院所。
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忻州市城内兴寺街。据碑文记载:兴国寺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原名圣国寺,唐圣历元年(698)敕为太平兴国禅寺,后唐长兴年间(930-933)改为兴国寺。该寺原先规模宏大,近来在维修天王殿时,发现梁上有块木板题有:“大唐敕赐忻州城太平兴国禅寺,周围有十二院。大明洪武年重修,成化年重修,弘冶年又重修,嘉靖二十六年八月又重修,今大清同治十一年四月开工重修佛殿、廊房、围墙。万寿宫朝门周正堂、济荣重修。”若大的一座皇家敕建寺庙,清以后再没维修过,再加上人为的破坏,特别是“文革”期间的拆寺毁像,几乎夷为废墟,幸存下来的只有天王殿一座建筑。前忻府区佛教协会会长寂常法师看到这种残破局面,发心修复这座古刹。法师四处募捐,自筹资金建殿塑像。经过几年的积极复建,兴国寺基本恢复了原貌。
与大雄宝殿相对的是天王殿,该殿面宽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莲花形斗拱,黄色琉璃瓦剪边。殿内有两根柱子支撑着大梁横柁,这种结构为“减柱法”,是唐代遗构。
陀螺山
陀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四十里的合索乡,(朝忻州城的一面即东坡属合索乡,另一面既西坡属阳坡乡。)海拔1500米,是一处休闲爬山的好去处。
陀螺山,相传是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外的又一道场。其山势雄伟,岩壁森立,松荆繁茂,物奇景秀,素有“陀罗避暑”之美誉。峰顶有巨大的“清凉石”,山中有“孤松独石”“舍身崖”“滴水洞”等绝景奇观,昔为忻州古八景之冠,是理想的避暑、游览、访古和探险胜地。在地理学上,属上太古界变质岩系,乃忻州最古老的岩质,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又被地质学家称为“地质公园”。虽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但其原始风貌和自然景观更显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游人。
金洞寺
金洞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合索乡西呼延村西1.5公里的山坡上,是山西省忻州市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儒释道三合一寺院,金洞寺历史悠久,有宋、明、清三个时代的建筑,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一,又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名胜。 金洞寺在忻州城西20公里的龙门山脚下,又名龙门寺,占地面积约10亩。原由上、中、下三个寺院组成,上院金光寺在龙门山腰,中院铁头寺在龙门山沟。上院和中院已毁,只留金洞寺保存完好。
金洞寺建筑别致,都是三间一处的正殿,不成规则的五个殿宇 ,依地形一个院比一个院高,形成五个独特的院落。
金洞寺的主殿是文殊大殿,坐落在2米高的台阶上,悬山顶式建筑。大殿内有金刚菩萨。整个大殿雄伟壮观,完全保存了明嘉靖七年(1528)的建筑原貌。殿内精工木雕神龛一间,是宋代我国小木作遗物中的珍品,柱子,额枋,斗拱,梁架和瓦顶,均成比例,犹如精致的殿阁模型,为我国古建瑰宝。
文殊大殿西南是北宋元佑八年(1093)以前修建的转角殿,是忻州市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本殿供奉的是神农和伏羲,木雕像栩栩如生,神龛上牌匾书:“先师佑民之阁。”
文殊大殿东侧是三教殿,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建,悬山顶式建筑。原有孔子、释迦牟尼、老子的塑像。三尊教主塑在一起,以三教殿为名,实为儒释道三教“统一战线”的殿堂。
南面紧靠山门的是奶奶庙和老爷庙:西侧的一间为送子观音菩萨;东头的一间塑有山西人最崇拜的武圣人关羽。
秀容书院
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当时忻县称秀容县,故以此得名,为忻州市第一所学府。原书院东边是文昌寺,后书院逐渐扩建,文昌寺并于书院中。在书院西坡上先后修建三个风景亭:正中四角亭,南八角亭,北六角亭。六角亭为三亭中之最,每边长约三米,亭高约九米。六角亭旧称寥无阁,为全城最高点,立于亭上,可俯瞰全城。原六角亭前有一砖拱门,称天之衢,意取书院读书人,通过天之衢,登上寥天阁,飞黄腾达。
书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学,成为当时忻州的最高学府。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称 “新兴学堂”,创山西书院改学堂之首例。
秀容书院,以自然地形而精巧设计。西高东低,六角亭、四角亭、八角亭一线三亭雄距至高处。主院为两进院,正中为过厅,后为文昌祠,左右为配房、南面有戏台。主院以东下部建筑更为壮观,顺台阶西向拾级而上,步步登高,有小巧玲珑的木牌坊、四角亭、八角亭、六角亭。站在六角亭眺望,可一览市区全景。
忻口战役遗址
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忻州以北25公里处,是忻州的北门户,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重要的军事防守基地。遗址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500米,现存有与日军作战时修筑的窑洞50余孔及204号激战地,至今战争遗物时有发现。除部分窑洞坍塌外,其余皆保存完整。
山西省政府于1986年将忻口战役遗址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山西省委于2005年将忻口战役遗址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9月,国务院将忻口战役遗址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遗址”。
忻口战役是中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军进犯的一次最激烈的战役。1937年10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坂垣师团约三万余人,由北至南直取太原。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思想指导下,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为抵抗沿北同蒲南下的日军,国共两党浴血奋战,23天内共歼灭敌人两万余人,取得了抗击日军的一次巨大胜利。忻口战役是国共两党游击战、阵地战配合作战最为成功的一次战役。
名人遗迹
傅山苑
傅山苑座落在顿村西坡,北临顿村文化广场,占地约四十余亩。
傅山苑座南朝北,苑内分为两个大院,一进大门的北院较大,院东是名人书画厅,曾举办过忻州市书画家吕峰先生的画展。院西是傅山书画院,常有书画活动在这里举办,并悬挂有关领导和书法家的字画。院中有人工湖、假山、瀑布等景观相辉映。人工湖东是傅山碑廊,廊内有45块当代名家书写的傅山诗词;湖西是因地制宜建造的具有晋北特色的土窑洞,上层是傅山文化研究会所在地,下层是傅山时期农耕文化回忆展厅。
南院是一座仿明代民居院落,也就是新建的傅山故居。该院座西向东,以西为上建有三间西大厅,厅内有2.6米高的傅山砂岩雕像,两侧配有耳房,分别为书房和药房。正房为傅山起居室。一张仿古木隔扇将房间分为内外间,里间是传统的火炕和锅灶,外间为客厅。南房为忻州古韵民俗大观,里面陈有明清时期各种民俗活动的小泥塑,憨态可掬、栩栩如生。东房为历代名人论傅山室,墙上挂有傅山著作以及历代名家赏评。
傅山苑是目前忻州傅山文化的传播基地,也是顿村温泉度假村的一大旅游景点。傅山文化研究会每年都在此举办主题活动,傅山书画院不定期举办书画和展出活动。傅山苑是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貂蝉故里
奇女貂婵故里,在忻州城东南附近的木芝村。此处建有貂蝉陵园,占地40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陵区内建有拜月亭、凤仪亭、貂婵像以及墓冢。在陵区的南部,有一座仿古建筑,即为“貂婵彩塑馆”。其间用八组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的彩塑,讲述了貂婵从羞花问世,到施计除奸,最后入庵伴佛的传奇故事。《三国演义》中“吕布戏貂婵”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貌比天仙的貂婵,为了国家大义,主演了两出名传千古的大戏:美人计和连环计。使两位乱世枭雄:董卓、吕布自相残杀,从而保全了汉家天下。貂婵故里木耳村,盛产木耳,后来发现一株硕大无比的灵芝,因而改名现在的木芝村。
元好问长眠之处
寻奇才元好问遗迹,可到忻州城南的韩岩村。那里有一座亭阁,名为“野史亭”。在亭旁高大的古榆掩映下,有一座古墓,墓前的石碑上刻着:“诗人元遗山之墓”七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金元诗冠”的大诗人元好问长眠之处。
元好问,字裕之,太原秀容(今忻州)人。由于他在遗山(在今定襄县城东十八里处)读过书,自号遗山山人。曾出仕金朝。金亡后,隐居于乡间。元好问对于中国文学的贡献,“上薄风雅、中规李杜,粹然一出于正。”(郝经语)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使我们对金元两代两百多年的汉语文学,消除了寂寞感。在元好问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金代忻州太平生活的风情画卷:“太平婚嫁不离乡,楚楚儿郎小小娘。”(《续小娘歌》);“春晴门苍桑榆绿,犹记骑驴掠化钱。”(《家山归梦图》);诗人元好问用满怀悲愤的诗作,记录了金元动荡之际,百姓流离失所,故乡横遭涂炭的真实历史。元好问,是中国文学史上与李杜、苏黄齐名的大诗人,是不朽的一代文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