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大概是清朝最接近皇位的亲王。生前加封皇父摄政王,死后追封“清成宗”。后来光绪亲生父亲,也只加封亲王,没有追封皇位。
再往后的摄政王,没有多尔衮这样的实权。多尔衮有如此权势,既取决于庙堂上的手腕,也得益于他凭借功劳建立起来的威望。
清朝入关占领北京后,面对的形势极为错综复杂。多尔衮对内需要面对八旗贵族跟明朝降臣之间不同意见的冲突。昔日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没有办法力压众人,直接夺得皇位,所以扶持年幼的顺治登基。
但是,八旗贵族中也有不少人反对多尔衮。豪格是昔日皇位有力争夺者,落选后对多尔衮颇为不满。清朝继承明朝制度及明朝降臣后,把明末**争弊病一并继承下来。
这些汉人大臣跟满人大臣又多有不合。这种情况下,朝廷大事容易议而不决。迁都便是如此。清朝入关后,首都依然在东北盛京。在阿济格等人看来,没有必要立刻迁都,这会导致战线拉长,供给不足。迁都并非小事,关系一国前途。阿济格的看法是从军事出发,多尔衮是从政治角度考虑。
他认为清朝如果要占领全国,就必须迁都北京。北京不仅是明朝首都,更是全国枢纽,东北偏居一隅,很难对全国进行管辖。事后证明,多尔衮的决策并没有错。
不过,清朝外部形势同样复杂。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仍有很大影响力,深得百姓支持,盘踞北方、蜀地,明朝虽败,仍占领淮河以南大片土地,这是当时中国最富裕地区,能提供巨额军饷。跟这两股力量相比,清朝的优势在于军事。
跟清朝其他将领相比,多尔衮的军事才能并不突出,但作为一个最高决策者,他有足够的战略眼光,以及对战局判断能力。
李自成、张献忠是前期主要打击对象,南明则是先礼后兵,对他们表示足够的敬意,包括为崇祯皇帝发丧,其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足够的缓冲时间。一段时间内,南明确实以为清军是吴三桂找来的帮手,将李自成视为共同敌人。
在这一战略下,多尔衮将原本攻打南明的军队调回,集中攻打李自成,导致李自成受到南北夹击。这种对战略局势的正确把握对清朝后来平定天下,有极大帮助。
但是,对于清朝面临的局势来说,仅有军事胜利是远远不够。少数示好的做法也是不够的。比如帮崇祯皇帝发丧下葬,确实可以宽慰明朝士绅的心,可是清朝如果没有拿出新的政策让他们看到新变化,这些人同样会用脚投票。
所以,多尔衮一面继续采取明朝制度,起用明朝降臣,保障他们仕途待遇,同时对过去明朝末年的弊政,表示要进行革除。
明朝末年时,最大弊政在于朝廷为筹集军饷,不断加重百姓赋税。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明朝官绅皆不纳税,国库没钱,只能把赋税加到底层百姓身上。久而久之,百姓难以维持生计,愈加不满,纷纷反抗。原本为维护统治的政策出现反噬,促使明朝灭亡。
多尔衮革除明朝弊政,既是收买人心,也是为了避免重蹈明朝覆灭的路。所以,多尔衮以顺治皇帝名义颁布诏令,要轻徭薄税,废除明朝末年加征的重重饷银。
不过,清朝入关后,朝廷体制基本沿袭明朝,其弊端同样相似。明朝国库没钱打仗,清朝也没钱。根源问题不解决,再大的命令也无法真正生效。那些不加征赋税的诏令,实际并未真正推行。
但是,这些做法是否真正推行并不重要,它可以短期内让很多士绅愿意支持清朝,认为清朝可以维护他们的利益。
当然,在治国上,多尔衮也翻了很多错误。比如把大量土地圈占给八旗。这可以让多尔衮获得八旗支持,但许多平民却失去土地,且八旗圈占土地尤其引发种种矛盾,将在以后很长时间内困扰清朝。
当然,多尔衮能在政坛上打倒那么多对手,平衡内外危局,政治手腕自然了得。事实上,当时跟多尔衮同时期的亲王,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跟多尔衮扳手腕。
多尔衮让豪格平定张献忠,除掉外患,等到豪格回来后又罢黜豪格,让他没有机会凭军功夺得更大权势,地位有机会超过自己,顺便平定内患。
不过,多尔衮能力再强,也挡不住39岁围猎身亡,死后遭人集体清算的下场。直到乾隆年间,清朝才重新为他恢复名誉,加封多尔衮一支的后代享有铁帽子王待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