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候中,小小的蚯蚓竟也出现了两次:“立夏二候,蚯蚓出”“冬至一候,蚯蚓结”。
蚯蚓是变温动物,其活动规律与温度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也是人们观察的物候之一,正如古书《尔雅翼》中“蚓”条所释:“是虽微物,其启闭有时。”
《蚯蚓图》,引自清《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
“结”是屈、弯的意思,那么“蚯蚓结”又是何意呢?有两种解读。
一种说法是,蚯蚓感阴而屈,得阳而伸,冬至时阳气虽生,但阴气还重,蚯蚓还是蜷曲蛰伏的状态。
另一种说法是,蚯蚓冬眠时头朝下,冬至时感受到阳气萌动,头已经开始朝上,身体因而成弯曲状,称“蚯蚓结”。(《尔雅翼》:“其始穴则首下,向至是阳动,则穴而上首。故其身结屈也。”)
到底哪种说法,实际中很难观察、总结、确认。不过古人对同一时期物候的记录,其实是有一个整体趋势的。
大雪、冬至所在的仲冬十月是阴阳转换的时刻,七十二候中的六个物候是:鹖旦不鸣、虎始交、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以上众多物候的列举,其实都是此时阳气初萌的例证。由此古人所认为的“蚯蚓结”也好判定——应也是蚯蚓对初生的阳气所做出的反应。
蚯蚓粪,也称蚯蚓泥
秋冬时节,蚯蚓钻到土层深处避寒。“立夏二侯,蚯蚓出”,随着春夏的逐渐回暖,蚯蚓也开始到表土层活动了。
七十二候中所记的“蚯蚓出”,很可能发生在初夏的一场降雨之后,也有可能是人们观察到了蚯蚓的“粪便”——田间的一个个小土堆。
对这一物候的记录,也预示着人们已开始长时间在田地中劳作,农忙已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