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形容情况越来越糟,就常会使用“每况愈下”这个词。
于是有人说,错了,应该是“每下愈况”才对。
究竟如何,孰对孰错?
首先,这两个词都有,只是一前一后。
其次,两个词或有关联,但含义各异。
南宋胡仔著有《苕溪渔隐丛话》。其《后集》二六卷曰:“子瞻(苏轼)自言平生不擅唱曲,故间有不入腔处。非尽如此,《后山》(陈师道)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缪耳。”
胡仔是当时的著名文学家,他在书中批驳陈师道所著《后山诗话》中对苏轼词的评论不尽不实。说陈师道才是“每况愈下”——越来越差。
这大约是使用“每况愈下”一词的最早出处。
清代黄宗羲《吾悔集.外舅……叶公改葬墓志铭》云:“自公云亡,每况愈下,诸张时文,哑钟不打。”
此“每况愈下”,含义同前。
“每下愈况”,则出于《庄子》。
《庄子.知北游》云:“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ti)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pi)。’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xi)也,每下愈况。’”
这段讲,东郭子请教庄子说:人们所说的道,究竟存在于哪里呢?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说:那也得说出具体之处才行。庄子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说:怎么处在这么低下卑微的地方。庄子说:在稻田的稗草里。东郭子说:这越发低下了呢。庄子说:在瓦块砖头里。东郭子说:就更低下了吧。庄子说:在屎和尿里。东郭子于是不吭声。庄子说:先生所问,本来就没触及道的本质。一个名叫获的管理市场之官员,了解猪肉的质量,踩踏猪脚的部位,越往下就越能知道猪肉真实的肥瘦情况。
庄子恣意汪洋,无人能敌。
其实,庄先生说得很清楚——“每下愈况”,指的是事物的根基性“底层逻辑”。
亦可知,“每下愈况”与“每况愈下”含义全然不同。
不过,后世众多的人,认为“每况愈下”源自“每下愈况”。
或许是吧。
《诗.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一首祝贺女子出嫁的诗。“赋、比、兴”,以桃花取喻美女。“夭夭”,“少好之貌”。“灼灼”,“鲜明貌”。
可是后人,将此词改作了“逃之夭夭”。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七十八回:“这么一来,正中给了他的下怀,等各人走过之后,他才不慌不忙的收拾了许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办大人坐了轮船,逃之夭夭的到天津去了。”
这可算成语的“引申改义”之一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kuoji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