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时期到先秦时期,中国面点发展十分缓慢,从原始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日常食物多以生肉为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火的出现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帮助,人类开始用火去加工处理生的食物,器具也随之被发明出来。谷物的加工处理逐渐有了雏形,面食开始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和文化得到大幅度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因此,人们开始探索更多的烹饪器具和原材料,开始钻研更高级的烹饪技术。随着石磨的出现以及广泛运用,人们已经能够将米、小麦、玉米等一些谷物研磨成粉状,并进行加工成各种美味的面食。
秦汉后期,在进入魏晋南北朝后,烹饪器具更加先进原料也更加的丰富,随之面点的品种也更加的多。此时迎来了中国面点的发展高潮。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筛子对磨好的面粉进行筛选处理,以得到更加精细的面粉和米面。此外这时期还出现了蒸笼、烤炉等器具,人们开始利用蒸、烤的方式来制作面点,保留食物本身的香味,味道更加鲜美。各种成型器具出现也为面点的发展添加了动力,形态各异的面点形状摆在餐桌上更加令人赏心悦目。此时在这一时期发酵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出现酒粥发酵法和酸浆发酵法,并逐渐在民间流传,于是就出现了馒头、包子等延续至今的面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kuoji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