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闻折竹声是哪首古诗小学生读的,时闻折竹声上一句是什么?是“时闻折竹声”出自《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的。
关于时闻折竹声是哪首古诗小学生读的,时闻折竹声上一句是什么?以及时闻折竹声是哪首古诗小学生读的,时闻折竹声全诗,时闻折竹声上一句是什么?,时闻折竹声读音,时闻折竹声包含的意蕴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时闻折竹声是哪首古诗小学生读的,时闻折竹声上一句是什么?
“时闻折竹声”出自《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触觉、视觉、感觉、听觉的角度来描写“夜雪”,透露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
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给人一种新颖别致,清新淡雅,别具韵味的感觉。
原文: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冰凉,又见窗外一片通明。
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
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
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
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
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
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代白居易《夜雪》全文翻译赏析)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
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
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
「冷」字,暗点出落雪已铅如多时。
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
「讶」枝激团字,也是在写雪。
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
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
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猛橘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
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
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
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
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
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
「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
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zengtu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