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强基计划?)
一,强基计划是什么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我部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
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
强基计划即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计划。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的招生定位是什么?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看清楚了,是专门培养‘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而培养他们是为了“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重点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有关“强基”的关键词是什么?强基、直博、实验室、国家重大领域、学术信心、学术之路……
“意见”里也明确了开展“强基”试点的36所高校,都是985,2022年又新增3所,也就是“强基计划”是在全部的985工程高校展开实施的。
“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本-硕-博”一贯制的培养模式,这可能也是无数家长、学生心动的主要原因。但“强基”虽好,却未必适合所有学生,严格的说,“强基”不适合绝大多数学生。
强基计划的特点 在“综合评价”基础上,吸收原“自主招生”的优点。①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高考出分后,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名单,入围学生参加高校组织的考核。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强基”并不是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其实平均到全国的普通高中重点示范校,可能大多数学校符合“强基”条件的连一个都没有。但还是有不少家长被“低分进名校”“寒门学子阶层上升之路”给感动了,想给自己孩子“多一个升学途径”,甚至不惜重金让机构给“包装、帮助申请”。
黄老师在这里明明白白告诉你,申报“强基”,机构代劳和自己网上申请没有一点区别。机构所能做的也就是用你孩子的学信网账号在“强基”申请平台上把你孩子的相关信息录进去而已。
二.国家为什么要开展实施“强基计划”?
从2016年起,美国的特朗普当上总统后,中美贸易就发生了一连串的“冲突”,各种“制裁”接二连三,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紧急呼吁:“人工智能的基石在数学,其核心关键是‘算法’,可是,我们有多少数学家投身进去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真正搞算法的科学家凤毛麟角,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很难走向深入,也很难取得重大成果。我恳请专家们花上三五年的苦功,潜心为我国的人工智能开发出核心算法,不要追求发论文——因为研究算法是发不了论文的。”
正因为看到我们在基础学科领域后继人才严重断层、国家发展受阻,国家才下定决心开启“强基计划”。
三.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强基”?
“意见”里说得很明白: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我认为想申报强基除了那三个“有”还得加上一条“有一定的家庭条件”,所谓“四有学生”,简单说就是“想干、爱干、能干、家庭条件也允许干”。
1.有志向“强基”所强调的“有志向”,肯定不能是安徽某“名师”在某中学演讲时所强调的“好好学习将来到美欧留学可以找全世界更的优秀男人女人当配偶‘杂交’出优秀基因”,而是为祖国强大、为人民幸福、为社会和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这就是上面我说的有志于此的“想干、愿干”。
如果总感觉这片土地的月亮不够圆,如果时刻准备着在国内攒够了资本就撒丫子走人,我劝您还是别算计着让孩子占“强基”的便宜了。花点钱让孩子上个国外院校或中外合作办学多好,孩子不那么累也能早点具备“国际化”气质。
2.有兴趣“科学家”和“工程师”是不同的,简单归纳就是工程师“务实”,而科学家“务虚”。与“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更喜欢使用机械、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的工程师不同,科学家“更喜欢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智力任务,更喜欢通过观察、估测、衡量最终形成理论,然后用于指导实践去解决问题”。虽然2022年哈工大、北理工等少数“强基”试点高校新推出了“核工程与核技术、智能无人系统”等工科专业,但“强基”的宗旨仍是“数、理、化、生”等基础性学科理论研究(务虚)人才的培养。
到底孩子对“动手”感兴趣还是“动脑”更感兴趣?相信各位家长应该比较清楚。这就是判断孩子对“强基”是否有兴趣的唯一标准。
3.有天赋说完了“想干、爱干”,接下来说说“能干”,也就是“有天赋”。其实,一个孩子有没有做学术、做科研的天赋,最清楚的应该是他们的班主任和各科任教老师。适合报“强基”的学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学得快、学得好、学以致用。老师稍微讲解他们就能听明白,老师讲一道题他们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喜欢总结学科的知识框架,他们往往能最快就说出某些题目在考察什么,他们还总是能把生活中的现象和课堂上的知识联系起来……
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高中教育教学目前基本是“应试”为主,所以一个学生是否有天赋究竟能否“学以致用”很难考察。但一个最直接的方法或许可以用,那就是看他们在某一学科历次考试的成绩,以及参加该学科竞赛的经历(成绩、奖项)。但“强基计划”却不招靠“强鸡”训练换取优秀成绩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该学科上没有学习的天赋,仅靠培训班或学校奥赛教练刷题“强鸡”,就算参赛也是不可能拿到好成绩的,特别是上高中以后,各个学科更强调逻辑思维与抽象概念。如果感觉没那个天赋不是那块料,孩子自己也不会报名参赛,就算头脑一冲动报了结果成绩不理想下次他们就不报了。所以,“强基”班破格录取条件才包括五大联赛“省一”及以上奖项经历,而省二、省三的学生却不行。
关于为什么高校愿意录取“有学科竞赛经验”的孩子,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李浩说得很明白:“一个学生之所以会参加竞赛,至少证明他在那个学科方面有一些潜力,否则如果他连学校日常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不好的话,他也不会闲的再去报什么竞赛了。就算报,教练也不会收他啊。”李浩主任进一步解释说:“中学阶段有过竞赛经验的那些同学,我们发现,他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方面,表现也不会差,一般还非常好。”所以,有五大学科竞赛经验的学生,适合报强基。
如果是没有竞赛经历的学生,如果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某一些学科比较轻松历次考试成绩却还一贯成绩优异(比如平均137、8往上),而性格上也比较沉稳爱思考喜钻研、思维又逻辑性强,那么,这样的孩子报强基,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学习成绩可不仅仅是某一学科成绩“奇高”而其他学科瘸腿儿的偏科学生,要知道申报“强基”是有入围高考分数线限制的,也就是各校招生简章所说的“特殊类型控制线”,这其实就是老高考的“一本线”。虽然从这三两年的数据来看,各院校强基入围分数线一般低于该校普通批分数线10—30分,部分省份甚至达到了20—50分。但这不代表预估自己可以上一本的孩子就可以申报“强基”。因为“入围”分数线只是参加该校“校考”的一个最低分数标准,而“校考”是有入围比例的,如1:3、1:4、1:5、1:6不同。比如清华大学某个专业组今年在某省市录取3个孩子,那么高考分数线达标入围的就需要15个孩子。而且入围的孩子将来录取要按照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最后的结果就是清华强基班录取的学生,很可能分数比清华最低分的专业组还高。换句话说,强基不可能让你“低分进名校”,要申报清华的强基,你最起码得高考分数可以够得上浙大上交才行。
如果成绩只是“一本”线的水平,其实大可不必费劲,因为“强基”总成绩里“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明知道不够格何苦还要耽误自己和孩子的精力?当然,如果您实在想冲一冲,试试申报也可以,或许在剩下的60天里孩子成绩一下子能多出来五六十分呢!但仅仅学习成绩够线申报“强基”还不行。
还要提醒各位注意的是,“有天赋”里的这个“天赋”除了学科成绩优异这样的学习天赋之外,同等重要的是“性格天赋”。因为“强基”班本硕博连读,课程是最多的,课业压力是最大的,除了上课,得需要不断做实验、写论文、小组讨论的高等教育基础学科培养,和靠刷题和机械记忆的中学“应试”训练是截然不同的。只有学习天赋而没有性格天赋,即便侥幸入了“强基”,孩子也会苦不堪言。
那么,什么性格的孩子适合报“强基”呢?习惯独处,持续工作,严格自律,喜欢想象,乐于创新,头脑开放可以接受他人意见而不执拗。
最后,再来说“有一定的家庭条件”。
很多人不理解,这是为什么?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就不够格申请“强基”了吗?我们来看一下1955-2017年中国两院“院士”的籍贯分布:
为什么江苏、浙江籍贯的院士数量遥遥领先?
除了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各种政商、学术资源丰富,除了吴越地区重视家学崇尚读书写字,除了“十里洋场”大上海人才济济、思潮先进的区位优势外,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片地方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所以“历来富庶”,孩子没有辛苦养家的烦恼,更没有靠自己奋斗改变家庭命运的责任“重担”,所以他们就有机会来学习自己爱学习的东西就有能力追求自己想干的事儿。
家庭条件一般不是不能申请“强基”,也不是寒门学子就肯定进不了“强基”,我的意思是报强基得做好熬7-8年冷板凳的思想准备,和其他本科、硕士毕业就能赚钱、养家不同,“强基”班学生必须一直读到博士,虽然“强基班”的补贴非常可观,甚至有的学校承诺硕士阶段提前就可以享受博士生的津贴标准,但如果想让孩子生活更安稳,家里还是得支持不少费用。最主要的一点,虽然“强基”班出来后应该不用发愁找工作,基本国家都给安排好,而且待遇也不会太差,但博士毕业后做科研、做学术的待遇也未必就可以支持他们在大城市成家立业、买房定居,因为我们的房子太“贵”了。
如果本身家境殷实就完全不用考虑这些,孩子喜欢就行啊!如果家境一般,孩子能上重点高中就已经“举全家之力”了,读大学更是会掏空多年积攒的家底儿,所以,孩子有志气拼命学,然后考到大城市考进好学校,然后读个好专业,将来能在大城市找个挣钱多的好工作,然后买房、结婚、生子、安居乐业,可能才是大多数家庭真正的理想。
基于以上四点,作为高三学生的父母,我们就可以认真考虑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适合报“强基”。“强基”并不是“低分进名校”,与其为了一个更响亮的学校“名头”连续八年到博士然后做基础学科研究,不如更稳妥地弱一点的“名校”学一些更实用的高新技术专业早毕业早挣钱。“强基”更不是“不报就亏了、进了就赚到了”,如果本来孩子不适合,如果规划不好勉强侥幸“蹭进”强基,也很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给自己孩子挖了一个“坑”。
2022年9月15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强基计划实施三年来,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有关高校普遍反映,通过强基计划确实选拔了一批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三年1.8万余人,每年六千来人,前两年试点高校是36所985,2022年又增加了3所985,平均每所高校每年150个“强基”名额,平均到31个省市自治区,每个省市区也就4人左右。诸位想象一下每个省市区有多少重点中学,每个学校又有多少学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zhuangzuan.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