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相伊尹朱广志
朱广志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奴隶出身的的丞相,他辅佐过4位商王(商汤、外丙、中壬、太甲),开辟了商王朝550多年的基业,并且集元圣、烹饪鼻祖、药剂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于一身。他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贤相——伊尹。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雍丘空桑(今河南省杞县葛岗镇空桑村)人。伊尹本名挚,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
伊尹自幼聪慧,勤学上进,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被有莘国君的一个厨子收养,得以学习烹饪之术,学到一手烹调好手艺。可志向远大的伊尹不甘于在厨房里研究美食,他从烹饪技巧中领悟出了治国之道。
伊尹看透了夏桀的昏庸腐败,见有莘氏国君有贤德,想劝说他起兵灭夏。为接近莘国君,他自愿沦为奴隶,充任有莘国君贴身厨师。国君发现其才干,提拔为管理膳食之官。经长期观察,伊尹终于发现,有莘氏与夏同姓,均为夏禹之后,血缘联系难以割断,况且有莘国小力弱,不足以担当灭夏重任,只有商汤才是理想人选,决定投奔商汤。
为了见到商汤,伊尹将自己作为有莘女的陪嫁之臣来到商汤家。刚到商汤家的时候,仍做厨师。伊尹精通五味调和之道理,烹饪技术十分高超。他通过如何做菜,让商汤明白只有任用贤才、推行仁义之道才可得天下,得天下者才能享用人间所有美味佳肴的道理。他还经常借商汤向他询问饭菜的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次,伊尹见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便任命他为宰相。
夏朝末年,夏王桀奢侈荒淫,是个暴君,伊尹建议商汤停止向夏桀进贡,看夏桀如何动作,以探测夏桀的实力。夏桀果然非常愤怒,征调九夷的兵力,要来伐商。伊尹当即劝商汤说:夏桀还能调动兵力,我们伐他的时机还未成熟。于是,商汤又向夏桀进贡。
为了灭夏,伊尹潜回原籍。一方面极力宣传夏之暴政,进一步促使人们对夏的厌恨; 一方面联络夏臣和当时已失宠于桀的妺喜,扩大敌人内部的矛盾。妺喜是一位绝色佳人,曾在夏桀身边多年,备受宠爱。可是,夏桀有了妃子琬、琰后,冷落了妺喜。妹喜受到冷落,被安置在洛水一带。伊尹很快地见到了喜妹,两人一拍即合,成了灭亡夏朝的盟友,有很多夏桀重要的情报,就是从妺喜那里获取的。
当伊尹看到时机成熟时,又一次建议商汤停止停止向夏桀进贡。因为夏桀的暴行,这次,他未能调动军队。于是,伊尹就向商汤建议起兵。商汤很快就打败了夏桀的军队,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诸侯一举拥戴贤德的商汤为“天子”,建立“商朝”。此后,伊尹帮助商汤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使商朝初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从而名扬天下。
商汤去世后,伊尹又相继辅佐外丙、仲壬、太甲,历四代帝王50余年。他常用“明德则天下存,失德则天下亡”的历史教育商王。第四位商王太甲即位后,不修德政,胡作非为,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商汤的陵墓桐宫,让他每天面壁,学习商汤制定的法规。但是伊尹并没有借机篡权,他与诸大臣代为执政,史称共和执政,并著《伊训》、《肆命》、《徂后》三篇训词,这些训词讲述了君主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问题。在伊尹创设的特定教育环境中,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的功业自怨自艾,深刻反省,“处仁迁义”,学习伊尹的训词,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悔过反善。当太甲有了改恶从善的表现后,伊尹便适时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将王权交给他,自己仍继续当太甲的辅佐。太甲复位后,遵守法度,勤政修德,诸侯恭顺,百姓安居,商朝政治又出现清明,发展繁荣起来,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褒扬大甲,大甲终于成为有为明君,被商朝后代尊称为“大宗”。在帝王教育方面,伊尹堪称典范。
在政治上,伊尹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做君主的要“惟亲厥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就是说居于君主的位置,要能够明辨是非,贤明,作为臣子对君主要忠诚。要想使自己的道德品行始终如一,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识。他强调“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主张尊贤、用贤,用人适当。他还强调“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就是做大臣的上要对君主负责,下要为民着想,并视此为大臣之职。同时,强调“居上克明,居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就是说居上的商王要能够明辨是非;居下的臣民对君主要能够尽忠。不求全责备他人,检视自己不及别人的地方。“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教育意义。
伊尹还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厨师。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他“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在中国烹饪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还将这种方法推广应用到中医药中来,有意识地把烹饪技艺与中医养生相结合,创制了食疗方剂——汤液,可以说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为重要的是,他将世界大同的“尧舜之道” 运用到了执政生涯中——倡导和谐,以德治国。
大甲去世,沃丁继续拜伊尹为相,但伊尹年事已高,辞去了官职,回归故里,于沃丁八年去世,享年100岁。商朝对伊尹给予极高的尊崇,他被称为“格于皇天”,即是天的代言人,死后受到历代商王的隆重祭祀。
千百年来,伊尹的贤德一代代地流传着,被传为佳话。孟子称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帝王之师,《汉书•刑律志》伊、吕并书,称赞其治国和军事才能。苏东坡著《伊尹论》则更从政治角度称赞他是“辨天下之事者,有天下之节者”,夸赞他不以私利动心,“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资治通鉴》称他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贤相”。《毛泽东早期文稿》给予高度评价;”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生于专制时代,其心实大公也。识力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伊尹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认为伊尹是“可法”之人,是值得学习之人。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伊尹政治生涯的生动写照。他的动人传说虽然远古,但代表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出楷模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其部分先进的思想理念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zengtu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