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危险的海滩(船只靠近就被撕碎,千里海滩无村镇的危险海岸)

“这是世界上最没用的海岸线,全长1500公里,陆地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却无法开发海港资源,路过船只都得躲着走,一不小心就会船毁人亡,而偌大的陆地因为干旱沙化亦无人定居。”从埃托沙国家公园前往骷髅海岸的路上,偶然认识的德国地质学家汉娜教授是这么说的:哪怕纳米比亚相对安全,旅游发展空间巨大,这条海岸…

“这是世界上最没用的海岸线,全长1500公里,陆地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却无法开发海港资源,路过船只都得躲着走,一不小心就会船毁人亡,而偌大的陆地因为干旱沙化亦无人定居。”

从埃托沙国家公园前往骷髅海岸的路上,偶然认识的德国地质学家汉娜教授是这么说的:哪怕纳米比亚相对安全,旅游发展空间巨大,这条海岸线也依然是“最偏远、游客最少的海滨”。

汉娜教授是公费前来考察地质信息的,希望能帮助纳米比亚尽可能地开发土地资源,属于“德国殖民期屠杀数万纳米比亚土著”的补偿方式之一。然而,整整一年过去了,汉娜教授对这片土地的未来依旧充满悲观。

纳米布沙漠的酷热干燥与大西洋绵延不绝的冷流,在这里相互排斥直至抵消,只有源源不断被吹上岸的海沙,使得偌大土地逐年沙化寸草不生,如何改善这片海域与沙漠的关键,最终聚焦在“骷髅海岸”。

“骷髅海岸”的名号源于1933年,一架从南非飞往英国的飞机坠毁在海岸附近,当英国与南非救援队赶到时,当地渔民却说:就算你们找到飞行员,也只能看到骷髅。从此,这条海岸线就被命名为“骷髅海岸”。

纳米比亚官方把吕德里茨到亚历山大港口沿海统称为骷髅海岸,由于中间尚有鲸湾与斯瓦科普蒙德两个定居点,人们又将其一分为二,从吕德里茨到鲸湾之间的490公里无人区为沙漠盐沼区,剩余分南北两线,南线长500公里对外开放,北线475公里至今仍禁止游客进入。

为什么北线不开放呢?

向导的解释是:北线陆地海拔比南线低110米左右,沙丘移动与塌陷频繁,对毫无经验的游客而言,发生意外就是灭顶之灾;而南线原本有几条河流,干涸后转为地下河,植被相对更多,沙丘与土壤连接紧密,因而安全无忧。可是,总会有冒险精神爆棚的游客偷偷潜入北线,管理方于是宣布“有特殊需求及沙漠求生经验者可以提出申请,经三道审核全过后方可前往北线”。

向导拿着手机操作5分钟后告诉我通过申请了,然后走向景区大门领取特殊通行证,只留下我满头黑线:这,就是所谓的层层审核?直到行程结束结账时向导才告诉我:埃托沙遇到的那名军警已经把我的护照号输入联网售票平台,所以骷髅海岸不仅免票,连一辆车8美元的通行费都免了,去北线的申请自然一路绿灯。

进入骷髅海岸大门能看到一面警示牌,上面写着景区内部的注意事项,比如机动车和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禁止驶入非公路地段,不能带走任何矿石,也不能破坏任何遗留文物,例如沉船和动物骨骸等等。

骷髅海岸全线按顺序有6个景点可以参观,分别是钻石矿场遗址、石油钻井平台遗址、狮子湾、海钓台(十字角)、海豹观测站和沉船湾。

钻石矿场源于1902年的德国殖民者,巅峰期聚集数千欧美商人形成小镇,曾经是纳米比亚最耀眼的“未来之星”,贡献了40%的GDP。可惜的是,德国军队在离开纳米比亚的前几年全力开采,使得矿床被破坏塌陷难以修复,小镇失去经济来源转为开采沙漠盐沼,1970年后完全荒废。

2010年,纳米比亚为避免采矿小镇被游客破坏,将游览区限制在矿坑遗址5公里以内,只有持特殊通行证的游客才能进入小镇参观。

这些废弃房屋曾经是德国军队的驻扎地和钻石交易市场,除此之外每年还要征召数百人进入这座小镇,简单训练再带去矿场采矿。令人悲伤的是,绝大多数进入矿场的矿工都没有活着出来,人们眼见“只进不出”,私下里给德国钻石矿起了个“吃人矿场”的外号。

虽然经过上百年风吹日晒,但以军营标准修建的这些房屋仍然坚固异常,除木制屋顶垮塌和部分墙体龟裂外,其余皆完好无损。踱步入内才发现,木制门窗早已腐朽为碎末,室内所有区域都被海风吹来的海沙一点点填满,最厚的地方足足有一米多。

“纳米比亚穷人挺多的,为什么不住这些牢固的房子呢?”向导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瞟了瞟我:住这里等死?别说海边停不住小渔船,就算可以,这里离海岸还有一段距离呢,而且没电没水、医疗教育俱缺,怎么生活?

第二站钻井平台属于可有可无的景点,向导并不推荐,给我看了看手机里的照片说:这座平台建于1970年,是非洲海岸发现的第一个沙滩油井,由于当时没有经验,人们只能简单粗暴地用钢索将零部件捆绑组成开采平台,所以只运行了不到5年就四分五裂了。

过钻井平台大约5公里后拐入一条小路前往40公里外的狮子湾,这也是非开放区域之一,只有动物保护组织、环卫专家等特殊群体才能进入。看到路面布满黑褐色的火山蜂窝石,我疑惑地问向导:这些石头是代表这里曾经爆发过火山吗吗?

向导查了查相关资料才回答: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地质学家并没有在骷髅海岸及附近内陆找到火山口,只能猜测这条海岸诞生于7亿年前,期间是火山喷发亦或是海沙带来蜂窝石,至今没有结论。

狮子湾其实地处荒漠内陆,与海湾没有任何关系,据说早期经常有沙漠狮子跑到海岸狩猎海豹而得名。根据动物学家的估测,这些狮子应该来自埃托沙国家公园,在某次动物大迁徙时迷路跑进沙漠,最后来到狮子湾。

狮子湾最初是淡水河流域,干涸后变成地下河汇入大西洋,使得沿途植被繁密,引来食草动物在这里长期生活,沙漠狮子靠着羚羊、斑马也能活的很潇洒,目前大约有150-300头左右,所以这条路全程禁止下车。

为了赶在日落前抵达落脚点,我们不得不放弃拍摄原路返回,中途遇到一辆爆胎的改装房车,车主是一对来自日本的自驾夫妻,向导伸出援手协助换胎后很严肃的让他们掉头跟我们走。

原来,夫妻俩申请特殊通行证被拒绝了,但他们不知道怎么绕过检查点直接就闯入狮子湾,幸好在中途遇到我们,这要是在狮子出没地带爆胎的话,连换胎的机会都没有。

第一站落脚点选在帐篷酒店,这是骷髅海岸第一批开办的酒店之一,曾经是德国军官的疗养中心,正面就是大西洋,背面则是两条干涸河床的交汇处,白天经常能看到斑马、羚羊、长颈鹿的身影,偶尔也能看到狮子与鬣狗,因而也不让到处溜达。

继续沿海岸公路往前走就是海钓台,还没到海边就看到不少车头插着鱼竿的车辆,向导说这些人都是职业钓手,甚至有欧洲人不远万里跑来练手,因为骷髅海岸的鱼类十分强壮有力,普通成年人需要几个小时才能钓上一条20磅(18斤)的海鱼。

看我一脸不信的表情,向导耐心解释:骷髅海岸是大西洋最偏僻的海岸,海水冰冷使海鱼生长周期十分缓慢,而沿途数不胜数的暗礁和瞬息万变的洋流,迫使海鱼不得不长时间运动,因此20磅的海鱼通常能有200磅的拉力,比普通鱼类要高出两倍左右。

由于海钓台经常举办国际海钓赛事,这片区域10公里范围都可以自由烧烤,也可以随意架设帐篷,是骷髅海岸为数不多的“自由区”。

然而,向导却对此嗤之以鼻,甚至略带不屑地说:这些钓者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瘾君子,他们打着钓鱼的名义在偏僻区聚集,无非是做一些不可见人的勾当,甚至有欧洲失足女在这里长期驻扎。

海钓台再往前80公里就是海豹观测站,位于多罗布国家公园的亨蒂斯湾北部,是非洲乃至全球都十分罕见的海豹定点观测站,全年任何时段都能在这里看到以十万为计算单位的海豹群,每年12月产崽季甚至多达百万,密密麻麻的分布在1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海豹集中在炎热的沙漠边?

原因之一是有着“全球最危险海岸”称号的骷髅海岸,就连经验最丰富的船长也不敢在这里捕鱼,使得骷髅海岸渔获极其丰富,这些海豹自然会追随鱼类并长期驻留。

另一原因是沿岸千里海滩都没有村镇与人类踪迹,没有污染也没有人类的威胁,在这种狮子偶尔到海边溜达一圈都能被当成“天敌”的地方,海豹自然吃得饱睡得暖,如今已成为非洲海豹最密集的海岸线。

海豹观测站继续往北,海滩上的沉船明显多了起来,其中名气最大的一艘遇难船只当属英国达尼丁之星号,据说这艘满载800多名乘客的邮轮离骷髅海岸还有5海里时被暗礁击穿底仓,船长随即向英国海军发出求救信息,结果还没等拖船赶到就沉没了,所有乘客与全体船员一起葬身大海。

祸不单行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埃利奥特爵士号拖船赶到遇难海域后,突然被暗流给卷到骷髅海岸2海里处,这一路至少撞击了20多处暗礁,不得不指示最近一艘货轮前去解救海员,可货轮刚刚靠近也遭遇了暗流,最后直接趴窝在骷髅海岸,此次连锁灾难导致近千英国人死亡,三艘船经济损失达1.5亿英镑。

到底有多少船多少人在骷髅海岸遇难?这个问题我搜索了很久,最后还是选择问向导。

他的回答是:有人计算过,骷髅海岸南线一共有大小船只1051艘遇难,死亡人数上万,死亡率无限接近百分百。而北线有不少船只被海沙覆盖,具体数字难以统计,但保守估计不会低于南线。如果把盐沼区沙漠海岸的遇难船只一起算进来的话,那总数至少超过3000艘。

骷髅海岸为什么会被称为全球最危险海岸?

这个问题我问过德国地质学家汉娜教授,但包括她和本地向导在内,都没能给出详实答案。

目前最权威的说法分两大类,一类主张灾难主要发生在航海技术不太先进的年代,且骷髅海岸水域暗礁多、洋流急,所以船只稍有不慎就会触礁搁浅,而海员们历经千辛万苦游到岸边时又面临沙漠无人区的严苛环境,所以死亡率极高。

另一类则认为与气候有关,尤其是沙海相连位置的沙漠高温与大西洋冷流相碰撞,科学家们至今无法推算其气候演变过程,只知道八级大风是常年标配,突发急流与大风把船只快速推向沙漠高温区,类似吹风机一样直接吹到骷髅海岸,而期间的暗礁急流很容易就把船只撕碎。

有人说“死的都是水性不好的人”,那就来看看德国斯特劳号货轮,从暗礁处搁浅一直被海浪海风带到2000米外的海岸上,只用了两年时间。要知道,这可是一艘满载5万吨货物的大型远洋货轮啊,与之对比,人类有多渺小?

(下一站奥卡万戈三角洲,纪实旅行十分不易,希望能得到您的点赞与关注)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立即删除。本文作者:小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ehen.com/144101.html
Like (0)
小斋的头像小斋
Previous 2023年10月27日
Next 2023年10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