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神的由来
福神是怎样出现在人们的意识中呢?这还要从古人对星空的幻想和探索说起。由于对茫茫星海的向往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幻想,古人将浩瀚的星空比做是众神的居所,而每一点星光就是一位天上的神仙。人们将未知的天空比做仙境,而神仙则拥有永恒的生命与无边的法力,在仙境中享受着无尽的奢华与欢愉。同时,每位神仙都有着一定的权利和管辖范围,统治着世上的万物。在道教兴起以后,人们对心中的神祇印象也有了更为完善的理解,神仙也有了具体的官职,统称为星官。而福神,是专门赐予人们福气与好运的星官,与禄星、寿星一起,成为民间最为崇拜、敬仰的神祇之一。
既然众神与天上的星辰相对,那么福神又位居何方呢?古代有关星相的书籍中记载:“岁星所照,能降福于民”,意思就是说岁星照耀的地方当地的人们就能够得到好运和幸福正所谓“吉星高照”。而“岁星”就是我们常说的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就有关于木星的记载,并将其视为赐福之星。
然而,天上星辰无数,人们为什么偏偏将木星选为福星呢?一种说法是木星看上去明亮出众,引人注目透出一种吉祥如意的感觉。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说古人通常用木星纪年和修订历法。古代天文学家发现,在每晚同一时刻观察木星,他的位置都有微小差别,但变化量极小,不易察觉如果以年度为单位来作比较,这个变化就非常明显。而这种变化的周期是定的,因此木星在古代天文学家的眼中,就像是天空中的一挂时钟上的指针,只是它转动一圈不是 12 小时而是 12 年,因此,木星的运动变化通常为大跨度时间的调整校正提出依据,并以此来修订历法。
而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一段文字讲到木星12 年周期。大意就是岁星所在的地方,保证五谷丰登,但在第三年就会有饥荒,而到了第六年就会进入衰落期,第十二年开始兴盛。而据《史记·天官书》中记载,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专门建造的庙宇来供奉岁星,而且这种祭祀制度一直持续到晚清。在紫禁城南的先农坛旁边就有一座祭祀岁星的大殿,每到金秋时节,皇帝率领文武百官在此举行盛大仪式,祈求岁星赐福天下,保佑五谷丰登。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中,丰收当然是福,岁星被赋予福星并最终在人们的心目中上升为福神,自然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随后,福星逐渐被人性化,人物化,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来历,在民间流传不一。有的说福神是古代贤明的君主唐尧死后被封为福神,还有的说是周幽王的谏臣唐宏死后被上天封为福神。后来,道教根据民间的各种俗仰,宣称福神是“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薇大帝”,其主要的职责就是“正月十五··….下人间,校定罪福也”。尽管众说纷纭,但民间一致认为福神是为民间带来福运的吉神,因此无论福神到底来自何方或到底是谁,都不能阻碍民间对幸福的追求与渴望。
2.福神的形象
最初的福神形象,简直与人们印象中的福神大相径庭。绘制于 1300年前唐朝开元时期的《五星二十八宿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星官图。图中描绘金、木、水、火、土五星和28 位星神形象,在图中,福星位列众神之首,却有着一副怪兽模样:他的头部似虎非虎,一双豹目圆睁,身着简朴长衫盘膝而坐,又酷似一位读书人。而他的坐骑则是一头硕大的以后,冒死上书给当朝皇帝,拒绝上贡,为当地百姓免除了灾祸。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被大诗人白居易写进《道州民》诗中。于是,当地人开始把阳城当做福星来供奉,而福神则首次以身着官服的形象出现。
到了元朝以后,道教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福星完全演变成了温厚的长者形象,面带微笑,慈眉善目,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副大福大贵之像。我们现在对于福神的印象,大抵上就是源于这个时代对福神的描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