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同为道教的至高神“三清”,很容易被人拿出来比较一番。
三清之中谁的地位最高?谁的实力最强?
这一直是困扰很多人的难题,今天来简单地答疑解惑。
三清的正式名字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先说说三清之中知名度最高、人气最旺的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的原型之一李耳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就出现了,但一直都不是道教的至高神。
直到东汉时,才逐渐与道教尊神融合为一体。
这个得归功于五斗米道的张道陵。
张道陵开创了五斗米道(其实就是天师道),奉老子为教主,并且在《老子想尔注》中,首先给予老子“太上老君”这一尊名,随着五斗米道的大发展,太上老君的名号也变得人尽皆知。
除了老子以外,当时还有许多别的教派,分别供奉不同的人物为至高神。
比如张角开创的太平道,便以黄天和黄帝为主神。
在汉代,道家思想主要可分为两派,一派是老庄(老子+庄子),一派是黄老(黄帝+老子),老庄派尚阴、黄老派尚阳,张角开创的太平道,就是黄老派的宗教。
而左慈、葛玄所属的金丹派,则是以元始天尊为主神,在他们的系统中,老子(太上老君)只是太乙元君(道教原创的新神)的一个弟子。
伴随着太上老君威名远扬的同时,其神格则是日渐见低:
在五斗米道(天师道)的经典《老子想尔注》中,老子(太上老君)即是“道”的化身,是天地万物中至高的存在:
“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
而到了东晋葛洪的《神仙传》中,老子则由先天神降格成了后天神。
葛洪就曾评价老子说:
洪以为老子若是天之精神,当无世不出。俯尊就卑,委逸就劳。背清澄而入臭浊,弃天官而受人爵也。夫有天地则有道术,道术之士,何时暂乏。是以伏羲以来,至于三代,显名道术,世世有之,何必常是一老子也。皆由晚学之徒,好奇尚异,苛欲推崇老子,故有此说。其实论之,老子盖得道之尤精者,非异类也。
简单翻译下,就是葛洪认为:
关于太上老君,纯粹是那些学道的人(暗指天师道)为了推崇老子而夸大其词,才编造了关于太上老君的奇闻异说以耸人听闻罢了。老子其实就是个修为不错的道士,和其他修仙问道的道士没什么区别,绝不是什么天生的神灵、也绝不是道的化身。
而在陶弘景(嗯,就是我的小说《寻妖记》中的男主角)所著《真灵位业图》中,太上老君的神格同样被降得很低。
他把所有仙人划分为七阶。
太上老君被排在了第四阶,不仅不如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甚至连王褒、王晋这些无名小辈(相对于老子而言)都比不上,只能和东方朔、左慈他们并列。
太上老君的地位在此时期降到了历史最低。
直到唐代以后,太上老君的地位才有所抬升,这是因为李唐皇室将其老子李耳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太上老君也因此被奉为“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老君创世之说也广受官方的推崇和宣传。
虽然在道教内部,到底是元始天尊大还是太上老君大,这个问题还有争议。但是在民间,太上老君才是毫无疑问的道教至高神。
这种观念不仅深深影响了民间信仰,也影响了道教各派的信仰体系。
上清派在唐宋之前一直是以元始天尊为至高神的,不少人甚至说太上老君是元始天尊的徒孙,但在唐宋之后,这种说法却十分鲜见了。
到了元朝,道教发展鼎盛,两大主流教派:不论是盛行于南方的正一道(天师道),还是盛行于北方的全真教,均以太上老君为至高尊神。
但是很多人一定会有疑问,既然太上老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至高神,那为什么还在三清之中排名垫底?
这个就得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以及“三清”这些概念的形成历史中去寻找原因了。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这个词语出现得比太上老君晚得多,最早被叫做元始天王,出自葛洪《枕中书》
“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
这里首次提到了元始天王是创世神的设定。
前面已经提到过,葛洪对于正一道把太上老君奉为至高神很不爽,所以搬出创始者元始天王出来想压一压太上老君,也是压一压正一道。
后来在严冬注《度人经》中,首次出现元始天尊一词
“元始天尊说经之时,命召十方无极世界”
元始天尊这个词一听,就比元始天王什么的霸道多了。
所以后来葛洪的孙子葛巢甫便吸收了“元始天尊”这个名词,在道教灵宝派(又称葛家道)日益壮大的同时,元始天尊也成为了盖过太上老君的道教第一神。
并且这种思想也成为了南北朝南方地区时的主流。
陶弘景就曾在《真灵位业图》中将元始天尊排在神谱之中的首位。
到了唐代以后,因为官方强推老子为至高神,所以元始天尊的地位有所下降,虽然有时候仍被人称为“三清之首”,但是严格来说,元始天尊信仰已经没落了,老子所受的崇奉要远大于元始天尊了。
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和元始天尊一样,出现的时间也很晚。其最初的名字不叫灵宝天尊,而叫太上大道君。
上清派将其列于神谱的第二等,乃上清境的主神,地位仅次于元始天尊。
明显就是抄袭太上老君的,抄完了不说,还把太上老君踩在脚底下,你说气不气?
到了宋朝以后,太上大道君这个名字没什么人用了,不管是民间还是教门一般都称其为灵宝天尊。但是灵宝天尊的存在感特别弱,知名度在三清之中是最低的。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均有出场,可灵宝天尊连个酱油都没得打。
那既然不论是按照民间知名度,还是按照后来的道教尊神等级来看,都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可为什么三清殿中,都是元始天尊居于中,灵宝天尊居左,太上老君居右呢?(按照位次来看,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
很简单,这个就得上溯到三清概念的形成了。
还是因为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他在《真灵位业图》中首先提到了“玉清、上清和太清”之名。
而在他给三清定的座次里面,就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太上老君。
而在南北朝和唐代,上清派发展迅猛,虽然在民间元始天尊和太上大道君的影响力在减弱,但因为上清派创造并垄断了对三清的解释权,所以三清的排列座次也就由此定下来,并成为一种规范。
至于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的实际地位高低,并不是都按着三清殿中的座次来排的。
正一道(天师道)以老子为唯一至高尊神
灵宝派(葛家道)以元始天尊为至高尊神。
上清派以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和金阙帝君为最高神。
不同的教派为了抬高自己尊神的地位、打压其他教派的尊神,对于同一种说法,往往会有着不同的解释。
比如道教中的“一气化三清”之说。
天师道道士认为三清都是由老子所化,老子就是道,道就是老子。
《混元圣纪》记载: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
注意这里提到太上老君“出入7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他不被任何东西创造,更不可能是被元始化成的。
老子不仅不是元始天尊化成,恰恰相反,天师道道士认为,元始天尊乃是由老子所化。
而上清派道士则认为三清都是由元始天尊一气所化。
《三洞并序》:
(元始)天尊日: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无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说法认为三清都是由大罗天所生
《太真科》云:
“三天最上号日大罗,是道境极地,妙气本一,唯此大罗生玄元始三燕,化为三清天也。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
这个说法指出,在三清之上,可能还有更高的存在。《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的师父——鸿钧老祖的设定,或许就是来源于此。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道士成天为了哪个神地位高、哪个地位神低争来争去的很没意思,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
熟悉古埃及历史的朋友就会知道,法老和祭司们经常会为了争夺统治权而不停的废黜旧神,张扬新神。
比如埃及的主神就经历了拉神—阿蒙神—阿吞神,这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残酷的政治斗争。
通过贬抑旧神、抬高新神能够打击敌对势力的信徒、拉拢中间势力的人心。在中国古代的佛道之争、以及道家内部各派别之争的过程中,这同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