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也叫登高节和菊花节。是一年之中最后一个数字重叠式的节日。重阳节的九字重叠,含义极其高大,它代表着长久、长寿等诸多含义。是一个历史悠久,传统习俗很多的重要节日。据史料记载,重阳节的来历起源很早,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来历也大多与重阳节所从事的活动有关。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这其中有古代传承的内容,也有新的历史时期赋予的内容。
1、九九为阳
《周易》上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即一、三、五、七、九为天数、阳数,也是奇数,二、四、六、八、十是地数、阴数,也是偶数。两个阳数相遇就是重阳,一年之中会有五个重阳日,即一月初一、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为何独以九九为重阳节呢?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相重是最为长久之数,故称重九为重阳,以别于其他重阳日。古人对于阳月阳日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往往把重大的仪式或朋友相聚等活动都要在阳月阳日举行。九九重阳自然更为重要,活动内容自然也就更多。久而久之,重阳节所举行的仪式和活动内容也就流传下来。
2、除瘟避疫
相传在东汉时代,汝南、汝河一带(今河南的上蔡西南)瘟疫流行。
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费长房为师。跟他学习避瘟消灾救人的法术。有一天,老师费长房告诉学生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你赶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告诉他们在九月九日这天,人人要离家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再喝菊花酒,就能躲开瘟魔的袭击了。桓景遵照师嘱,急速回家,把恩师传授的方法广泛地告诉了乡亲们。到了九月九日那天,汝河的水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果然乘云驾雾来到了山前。但因为菊花酒的味道刺鼻,茱萸的香气刺心,瘟魔难于接近乡亲们。桓景则伺机出动,挥剑把瘟魔斩杀在山下。到了傍晚,人们返回家园,果然见家中的鸡犬牛羊全部暴亡,而人却因听了桓景的话出门登高幸免于难。从此,重阳登高避灾的传统就流传下来了。以后相沿成习,成了重阳节的一项活动内容。流传到今,人们仍然有佩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活动。
3、祭拜祖先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在古代历史中,清明节、七月十五、重阳节、除夕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四大祭祖大节。而重阳作为祭祀节,据说最初与黄帝的忌日有关。相传九月九日是黄帝去世之日。黄帝去世之后,以左彻为代表的群臣对他十分怀念和尊崇,就或刻木立像而朝之,或取其衣冠而葬之,或立庙而四时祀之。以举行多种形式的祭祀活动。从汉宣帝开始,就把九月九作为民间祭祖之日。
4、登高远眺
重阳节在民间又叫“登高节”。 “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后代不断延续。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说明古人非常重视登高望远的活动。大家愿意在节日中登山,尽情享受冬天前的美景。同时达到锻炼身体,舒畅身心,健身祛病的目的。
5、孝敬老人
到了近代,九月初九又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有九、九九重阳,就含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长寿尊贵的隐喻寓意在里面。
1989年,我国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中国老人节。
2013年我国正式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老年节。
201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kuoji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