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大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及民族风情,让中华文化在世界的瞩目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民族分布
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主要分布着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在西北地区,主要分布着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西南地区分布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崩龙族、独龙族、基诺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中南和东南地区分布着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达169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只有3600余人。第七次人口普查将于明年2020年进行。
中国民族节日庆典
- 汉族的春节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在汉族的传统风俗中,春节是一个自古沿袭至今仍是一年中人们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还有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
- 蒙古族的那达慕 “那达慕”为蒙古语,意思是“娱乐”,“游戏”。每年多在7月至8月间,或在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日子举行(射箭、赛马、摔跤和歌舞表演等,如今还增加了集市贸易、物资交流等内容),以示庆祝。此习俗沿袭至今。除此还有庙会、马奶节、火节、祭敖包、打鬃节、麦德尔节、塔克勒干节等等。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也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 维吾尔、回、哈萨克等民族的共同节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绝大多数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分别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和保安族10个民族。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也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为开斋节,习俗是节日这天做礼拜,互相馈赠“油香”等。古尔邦节 又称宰牲节、忠孝节,是伊斯兰教朝觐功课礼仪之一。“古尔邦”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牺牲”、“献牲”。时间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习俗是举行会礼,并宰杀羊、牛、骆驼献主。此外还有很多庆祝形式,如新疆的维吾尔族会举行盛大的麦西甫歌舞集会,哈萨克、柯尔克孜、塔里克、乌孜别克等族,会举行刁羊、赛马、摔跤等体育活动。
- 藏族的雪顿节 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宴”、“吃”的意思,雪顿节即为吃酸奶的节日。它起源于11世纪中叶,最早是一种纯宗教节日活动。现在的雪顿节除了传统的展佛、演藏戏等节庆活动,还有以传统马术表演、赛牦牛、抱石头、藏式拔河为主的体育竞技活动,以及高原旅游和其他文娱休闲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商品展等。(雪顿节又被称为藏戏节、展佛节)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热闹的民族节日,时间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一般持续15天。此外还有端阳节、祈祷节、跳神节、降神节等节日
- 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具有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各地彝族流传有上千种记载本民族悠久历史的彝文手抄本。在彝族的传统风俗中,有火把节、彝族年、密枝节、跳歌节、赛装节等节日,其中,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因以点燃火把为节日活动的中心内容而得名。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举行,一般延续三天。火把节的产生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家生长。传说古时候天上有两个大力士摔跤,天神角力失败,便放出害虫,糟蹋庄家,于是,彝族的百姓点燃火把来驱虫,历代沿袭,形成了今天的习俗。
- 傣族的泼水节 傣族有自己的历法,纪年始于638年。有内容丰富多彩的诗歌、传说、故事、寓言等文学作品及民间戏曲傣剧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其主要节日如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也多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也是傣族的新年节日,因人们在节日期间相互泼水祝福而得名。傣语称此节日为“比迈”,意思就是“新年”。中国的布朗族、德昂族和阿昌族也过泼水节。
- 布依族的六月六 在布依族的节日风俗中,除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外,还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四月八”又称“牛王节”。传说古时候,布依族没有牛,耕田犁地都是靠人拉。牛王在天上看到后,很同情布依族人的辛苦,便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降生到人间,从此,布依族人摆脱了拉犁的辛劳。为了纪念牛王的诞生,农历四月初八这天必须蒸糯米祭祖,并给牛吃,还要让牛休耕一天。在传统节日中,“六月六”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仅次于春节,布依语称“更将”。布依族人每年农历六月六日都举行祭盘古、供祖先的活动,以示子孙延续、五谷丰登并驱灾祈福,节日这天,除了祭祀和祈福等仪式,还会有很多娱乐活动,大家都穿着民族节日盛装,聚在一起进行歌舞表演,有的地方的青年男女则借机谈情说爱,对歌娱乐。
- 苗族的龙船节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可惜的是,由于战争和动荡等原因,古文字已失传。在漫长的历史积累中,苗族形成了众多的节日习俗,承载了苗族的历史传说、宗教信仰和生活等。开年节、赠带节、四月八、吃新节、踩鼓节、花山节、芦笙节、龙船节等等。苗语称龙船节为“咋翁”,意思就是“划龙船”。据说节日期间龙船竞渡得胜者,一年做事都会很顺利。节日期间人们还在门上系五色彩丝,吃粽子,以祈求丰年、驱除瘟疫,可见龙船节体现了苗族人民朴素的信仰。一些不举行竞渡活动的地方,人们也往往用竹和纸扎制龙船,游街串巷之后送到郊外水边焚毁,以保安康。龙船节以湘西和贵州最为盛行。贵州东南清水江一带苗族的龙船节,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举行。
- 景颇族的目脑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景颇族通称为“山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景颇族。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景颇族过去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迷信禁忌很多,还有很多祭祀活动,如祭官庙(一年一度的破土仪式)、吃新谷、献谷堆、叫谷魂等,大多与农业生产有关,其中最大的祭祀活动是目脑,现已发展成景颇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目脑节。“目脑”又称“总戈”,意思是“大伙跳舞”。原来是景颇族祭祀所信仰的天神“木代”鬼而举行的仪式。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第9天,选双日举行,可延续二、四天或六天过去目脑节一般四五年举行一次,主持祭典的祭司称“斋瓦”。现在,目脑节已摒弃了宗教迷信的色彩,变成了一年一度的以庆祝丰收、迎接贵宾等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歌舞娱乐盛会,但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形式和习俗。
- 白族的三月街 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历史很悠久的民族之一,中国古籍《吕氏春秋》中已有对其先民的记载。白族自称“白子”、“白尼”,汉语的意思是“白人”。白族大多居住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地及贵州毕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桑植等地。在大理古城西边的点苍山脉中和峰山下,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起,都要举行为期5~7天的白族盛大的传统节日和街期“三月街”。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祭观音街”、“观音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 纳西族的棒棒会 纳西族源自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3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现在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以及维西、香格里拉、宁蒗、永胜等地,四川和西藏也有纳西族聚居地。纳西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早在1000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自己的象形文字,纳西语称“森究鲁究”,意思是根据物体形态画出来的痕迹。因为该文字最初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并用以写东巴经,所以又称为东巴文。纳西族的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汉族大致形同。此外还有三朵节、火把节、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朝山会和棒棒会。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棒棒会,也称米拉会。每年正月十五,是丽江纳西族的”棒棒会,该会由“弥老会”演变而来,原是在寺院举行的庙会,后移到丽江古城,而今又从古城内移到新城区,由原来的竹木农具交易会又增加了果树苗术,花卉盆果交易内容等。
- 哈尼族捉蚂蚱节 哈尼族主要在中国滇南地区,处于汉、彝、白、傣、拉祜等民族分布地的中间地带,并有苗、瑶、回、壮等族分布其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哈尼族的节日较多:吃新谷、六月年、十月年、祭母节、姑娘节、敬老节、吃新谷、捉蚂蚱节等。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包念”,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后的第一个属鸡日或属猴日。哈尼族种植一季水稻,水稻开始抽穗时,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
- 京族的哈节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历史上称“京”,他称“越”,1958年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下属的东兴市境内,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部分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广东也有分布。京族除了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哈节”,哈节又称“唱哈节”,“唱哈”是京语唱歌娱乐的意思。“哈节”是京族的传统歌节,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因地区不同哈节开始的日期也各不相同。万尾、巫头两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日。虽然日期不同,但节日的形式与内容基本相同。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
- 傈僳族刀杆节 傈僳族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原很不完善,1957年创建拉丁化文字,信仰原始宗教、基督教、天主教。节日有刀杆节、澡堂会、阔时节、尝新节、傈僳年、火把节、收获节、拉歌节等。“刀杆节”傈僳语“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流行于保山地区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地区,表演者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表现了傈僳族人民不畏艰险的精神。如今,这项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成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 拉祜族的葫芦节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思茅、临沧两个地区,其节日有火把节、新米节、尝新节、葫芦节、祭太阳神节、祭祖节、月亮节等等。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是澜沧县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举行。届时,各村寨都要举行歌舞狂欢,举行体育与游戏表演,杀猪宰鸡,以此来铭记祖先的恩情,感谢上天赐予的阳光和雨水。
- 佤族的崩南尼 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称“哈喇”、“哈佤”、“卡佤”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佤族较大的节日有:新米节、崩南尼、过大年、取新火节、泼水节等。崩南尼是佤族辞旧岁迎新年的节日,由于佤族过去是按十二动物属相计算年月日,所以,“崩南尼”日每年并不相同。
- 瑶族的盘王节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居住很分散,主要在山区。瑶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各地瑶族语言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互相都听不懂。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除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噶节等。盘王节是瑶族最为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节可以一家一户进行,也可以联户或者同宗同族人集聚进行,但不管以哪种形式举行,都要杀牲祭祀,设宴款待亲友,节日一般为三天两夜,也有的长达七天七夜。
- 普米族的大过年 普米一词是普米语音译,本意为“白人”是民族自称,与其自古崇尚白色、以白色象征吉利有关。普米族主要聚居在滇西北地区,有“西番”、“巴苴”、“普英米”、“培米”等称呼,后统称为普米族。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绕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有些地方也过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大过年是普米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过三天至半月,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而兰坪和维西则在正月过春节。
- 阿昌族的窝罗节 阿昌族是中国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有赶摆、泼水节、进洼、出洼、烧白柴、火把节、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阿露窝罗节等。“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它是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将原梁河地区阿昌族纪念传说中的人类始祖遮帕麻于遮米麻的民族宗教节日“窝罗节”与陇川户腊撒一带阿昌族传统的小乘佛教“会街节”统一起来的节日,“阿露窝罗节”于每年公历3月20日—21日举行。
- 基诺族的打铁节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1979年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5个民族,“打铁节”基诺语“特毛切”,一般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历时三天。在节日里基诺族需要祭祀太阳鼓,(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目的是祈盼它能保佑全寨人兴旺发达、五谷丰登。此外还有新米节、火把节、成年礼、祭大龙等。
- 水族的端节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少数散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及云南、江西等省。水族之称,最早见于明代史籍,清代,多称其为“水苗家”、“水家”等。新中国成立后,水族被正式定名。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主要有端节、卯节、苏宁喜节、荐节、敬霞节等。最隆重的当推“端节”。端节又叫瓜节,水族人称之为“借端”,“借”水语吃的意思,大多数水族地区都过这一节日,与汉族的春节相似,时间是在八月至十月,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 独龙族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吗,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族自称“独龙”,他称“俅帕”、‘俅子’、“曲洛”等。1952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废除了“俅帕”、“俅子”、“曲洛”等他称,正式确定为“独龙族”。独龙族唯一的传统节日就是过年,独龙语“卡雀哇”,一般在农历的冬腊月,节日里人们祭祀天鬼山神,抛碗卜卦,共吃年饭,唱歌跳舞。而最热闹隆重的就是剽牛祭天。
- 满族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颁金节、走百病、添仓节、虫王节、也过一些汉文化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 朝鲜族 中国朝鲜族主要聚居于吉林省延边。岁首节是朝鲜族的春节,这是朝鲜族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之一,此外也过汉族的春节。农历六月十五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流头节”。节日期间依照习俗举办祭祀、舞蹈、洗头等活动,祝愿风调雨顺、身体健康。
- 壮族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也过汉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
- 怒 族 鲜花节 年节 祭天节 祭谷神节
- 布朗族 过年节 关门节 进洼、出洼
- 黎 族 春节 端午节 年仔节 军坡节 迎春节 鬼节
- 侗 族 年节 花炮节 赶社 斗牛姐 播种节 姑娘节 尝新节 赶歌会 过冬节
- 毛南族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元节 重阳节 分龙节
- 仡佬族 迎新谷节 春节 清明节 祭山节 端午节 牛王节 敬雀节 捉虫节
- 畲 族 春节 元宵节 二月二 三月三 封龙节 冬至节 六月六 中元节
- 土 族 擂台会 鸡蛋会 观经会 丹麻戏会 庆丰收会 晒佛会 花儿会 青苗会
- 锡伯族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抹黑节 西迁节
- 德昂族 泼水节 关门节 开门节 做摆 烧白柴
- 土家族 牛王节 五月节 赶年节 舍巴节 女儿会 六月六 调年会
- 门巴族 晒佛节 新年 主巴大法会 萨嘎达瓦节 藏历年 达旺大法会 曲科节
- 赫哲族 乌日贡节 赫哲族春节 河灯节 鹿神节 跳路神节
- 裕固族 春节 剪马鬃节 正月大会 六月大会
- 高山族 打耳节 拔草祭 少年节 矮灵祭 捕鱼祭 背篓会 丰收节
- 羌 族 羌历年 六月节 祭山会 歌仙节 牛王会
- 珞巴族 播种节 莫朗节 旭独龙节 隆洛德节
- 仫佬族 依饭节 走坡节 春节 挑新水节 安龙节 二月社
- 俄罗斯族 圣诞节 复活节 降灵节 清明节 报喜节 丰收节 洗礼节 送冬节
- 达斡尔族 春节 千灯节 清明节
- 鄂温克族 瑟宾节 米阔鲁节 春节 四月会 祭敖包
- 鄂伦春族 送火神 春节 灯节 抹黑日 端午节 祭月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kuoji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