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张骞出使西域——不辱使命
张骞出使西域是指的汉武帝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音rou zhi )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到西域游说各国,共同打击匈奴的历史事件。
(张骞出使西域图)
中国历史上的汉朝是继秦帝国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其北部以及西北等边境地区被蒙恬击败的匈奴,趁中原的战乱特别是“楚汉之争”,逐渐强大并重新占领了被秦朝收复的河套地区,并且不断南迁侵扰汉朝的边境。
(楚汉之争)
汉初的几十年,由于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特别是汉高祖七年“白登之围”的惨败,使得汉室的刘氏政权再也没有对匈奴采取大规模的用兵,主要以“和亲”的政策对匈奴进行笼络。
(与匈奴和亲)
经过“文景之治”,汉朝的国库逐渐充盈,百姓生活宽裕。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皇帝位,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毛泽东主席的“惜秦皇汉武”这里的汉武指的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使得国家的财力进一步增强。凭借当时朝廷的这种雄厚的物力财力,汉武帝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一改以往对匈奴以“和亲”为主的消极防御政策,计划采取积极有效的军事进攻,从根本上解除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
(对抗匈奴)
登基之初,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与匈奴有宿怨,想寻求盟友向匈奴复仇的传言,为了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就必须派人出使大月氏,当时汉与大月氏之间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张骞出使大月氏线路)
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张骞以侍从官的身份被选中出使大月氏重任。张骞,汉中城固人。史书中关于张骞个人的资料很少,据说他是一位意志坚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之人。
(张骞)
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领100多人,由一个归顺的“胡人”堂邑父做向导和翻译,从陇西出发。他在出使途中被匈奴截留下来,在匈奴生活十多年,但他始终保存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匈奴单于强迫他娶当地人作妻,并已经生了儿子,也没有动摇他寻找大月氏完成任务的决心。他住在匈奴的西境,时刻等候机会逃离匈奴。
(张骞被匈奴扣留)
就在张骞被扣留的时间里,匈奴依然没有停止对汉朝边境的侵扰。汉武帝元光五年冬天,匈奴攻入上谷,现在的北京延庆以及河北的怀来一带杀掠百姓,汉武帝组织大规模的反击,派遣卫青、公孙敖、公孙贺以及李广分四路出击,其中车骑将军卫青经北京西北的居庸关出兵上谷,一直打到龙城匈奴祭天的地方,取得了自汉朝开国以来对匈战役的首次胜利,从此,进入对匈战争的转折点。
(匈奴攻入上谷)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又侵入上谷、渔阳等北京地区。汉武帝还是派卫青等出击,驱走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收复河朔失地,并修复秦时蒙恬所住长城。从此彻底解决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卫青大败匈奴)
张骞终于找到机会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他们向西先后越过葱岭,到了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由大宛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张骞终于找到了大月氏。但经过十多年来的变迁,大月氏人由于生活环境等的变化已无意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只好归国。
(张骞到了大月氏)
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张骞出使时带走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持汉节不失。始终坚定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
(张骞再次逃出匈奴)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
(张骞带回西域文化和技术等)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先后访问了西域许多地区。西域各族政权也派人随汉使到汉朝答谢。从此,汉朝同西域的往来频繁,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农作物如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相继传入内地。内地的铸铁、凿井等技术也传到西域。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与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促进汉朝和西域频繁往来)
后来人们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享誉全球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原文明迅速向四周传播。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
(享誉全球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开通后,往来的商旅不断受到匈奴贵族的侵扰,安全得不到保障。于是汉武帝一面派兵清除沿路匈奴势力,同时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向西延伸到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汉长城全长2万余华里,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道。在西北部的汉长城以列城、亭障、烽燧著称,这段长城在保障丝绸之路这条国际交通要道的安全上起到重要作用。
(长城保障着“丝绸之路”的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kuoji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