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用的三角函数值表,初中三角函数值公式表是初中常用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等,接下来分享具体的三角函数值表,供参考的。
关于初中常用的三角函数值表,初中三角函数值公式表以及初中常用的三角函数值表,初中三角函数数值对照表,初中三角函数值公式表,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值表,初中的三角函数表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初中常用的三角函数值表,初中三角函数值公式表
初中常用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等,接下来分享具体的三角函数值表,供参考。
常用三角函数值对照表
sin0=sin0°=0
cos0=cos0°=1
tan0=tan0°=0sin15=0.650;
sin15°=0.259
cos15=-0.759;
cos15°=0.966
tan15=-0.855;
tan15°=0.268
sin30°=1/2
cos30°=0.866;
tan30°=0.577;
sin45°=0.707;
cos45°=0.707
tan45=1.620;
tan45°=1
sin60=-0.305;
sin60°=0.866
cos60=-0.952;
cos60°=1/2
tan60=0.320;
tan60°=1.732
sin75=-0.388;
sin75°=0.966
cos75=0.922;
cos75°=0.259
tan75=-0.421;
tan75°=sin75°/cos75°=3.732
sin90=0.894;
sin90°=cos0°=1
cos90=-0.448;
cos90°=sin0°=0
tan90=-1.995;
tan90°不存在
sin105=-0.971;
sin105°=cos15°
cos105=-0.241;
cos105°=-sin15°
tan105=4.028;
tan105°=-cot15°
sin120=0.581;
sin120°=cos30°
cos120=0.814;
cos120°=-sin30°
tan120=0.713;
tan120°=-tan60°
sin135=0.088;
sin135°=sin45°
cos135=-0.996;
cos135°=-cos45°
tan135=-0.0887;
tan135°=-tan45°
sin150=-0.7149;
sin150°=sin30°
cos150=-0.699;
cos150°=-cos30°
tan150=-1.022;
tan150°=-tan30°
sin165=0.998;
sin165°=sin15°
cos165=-0.066;
cos165°=-cos15°
tan165=-15.041;
tan165°=-tan15°
sin180=-0.801;
sin180°=sin0°=0
cos180=-0.598;
cos180°=-cos0°=-1
tan180=1.339;
tan180°=0
sin195=0.219;
sin195°=-sin15°
cos195=0.976;
cos195°=-cos15°
tan195=0.225;
tan195°=tan15°
sin360=0.959;
sin360°=sin0°=0
cos360=-0.284;
cos360°=cos0°=1
tan360=-3.380;
tan360°=tan0°=0
三角函数值的特点
(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2)当角度在0°≤α≤90°间变化时。
0≤sinα≤1,1≥cosα≥0。
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三角函数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²A)
Sin2A=2SinA•CosA
Cos2A=Cos^2A–Sin²A
=2Cos²A—1
=1—2sin^2A
三角函数三倍角公式
sin3A=3sinA-4(sinA)³;
cos3A=4(cosA)³-3cosA
tan3a=tana•tan(π/3+a)•tan(π/3-a)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三角函数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三角函数积化和差
sin(a)sin(b)=-1/2*[cos(a+b)-cos(a-b)]
cos(a)cos(b)=1/2*[cos(a+b)+cos(a-b)]
sin(a)cos(b)1/2*[sin(a+b)+sin(a-b)]
cos(a)sin(b)1/2*[sin(a+b)-sin(a-b)]
完整初中三角函数值表
完整初中三角函数值表如下图所示:
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在航海学、测绘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中,还会用到如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正矢函数、余矢函数、半正矢函数、半余矢函数等其他的三角函数。
不同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几何直观或者计算得出,称为三角恒等式。
扩展资料:
起源
公元五世纪到十二世纪,印度数学家对三角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尽管当时三角学仍然还是天文学的一个计算工具,是一个附属品,但是三角学的内容却由于印度数学家的努力而大大的丰富了。
三角学中”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就是由侍盯印度数学家首先引进的,他们还造出了比托勒密更精确的正弦表。
我们已知道,托掘缺勒密和希帕克造出的弦表是圆的全弦表,它是把圆弧同弧所夹的弦对应起来的。
印度数学家不同,他们把半弦(AC)与全弦所对弧的一半(AD)相对应,即将AC与∠AOC对应,这样,他们造出的就不再是”全弦表”,而是”正弦表”了。
印度人称连结弧(AB)的两端的弦(AB)为”吉瓦(jiba)”,是弓弦的意思;称AB的一半(AC) 为”阿尔哈吉瓦”。
后来”吉瓦”这个词译成阿拉伯判谈辩文时被误解为”弯曲”、”凹处”,阿拉伯语是 ”dschaib”。
十二世纪,阿拉伯文被转译成拉丁文,这个字被意译成了”sinus”。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zengtu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